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目的:对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历史和目的:对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病人提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诊治方案。供更好的诊治方案。?乳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10% ~ 15%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就已成为女性中的第一位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以 40 ~ 60 岁的女性为最多见,但近年来 40 岁以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乳腺位于体表,癌肿容易通过病人自查,以及各种现代检查诊断手段,如红外线扫描、数字 X线检查、 B超检查和 MRI 扫描以及细针穿刺活检,使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比其他肿瘤要多。概述?在治疗上,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医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乳腺癌的认识也有了全新的概念: ?乳腺癌不是一种局部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要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从 1882 年 Halsted “经典”根治术到今天,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式一直是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开展, 新的理论、观念、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断地冲击和推动着乳腺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使乳腺癌外科治疗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迈进。近代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演变 1 1 乳腺癌外科手术历史回顾 乳腺癌外科手术历史回顾? 19 世纪末,Halsted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学研究认为,乳腺癌的发展规律是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后沿淋巴道转移,最后出现血行播散,故认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乳腺癌是一种局部疾病,只要能将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完整切除,就能治愈。 Hal sted 手术包括整块切除肿瘤在内的全部乳腺、相当数量的乳腺皮肤和周围组织以及胸大、小肌和腋窝淋巴结。此手术开创了乳腺癌外科史上的新纪元,被誉为“经典”乳腺癌根治术。? 1918 年 Stibbe 通过尸检首先描述了内乳淋巴结的分布。 20 世纪 40 年代末,人们认识到除腋窝淋巴结外,内乳淋巴结同样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加上麻醉及胸外科技术的发展,Margottin(1949) 和 Urban(1951) 分别提出了根治术合并胸膜外和胸膜内清扫内乳淋巴结的内乳淋巴结扩大根治术。此后大量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和多中心研究逐渐显示, 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与经典乳腺癌根治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且术后并发症多,故逐渐被摒弃。?随着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深入,Fisher 首先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区域淋巴结虽具有重要的生物免疫功能,但不是癌细胞滤过的有效屏障, 年 Patey 就报道保留胸大肌、切除其筋膜的改良根治术,由于病例较少,未引起重视;1963 年 Auchincloss 又报道保留胸大、小肌的另一种改良根治术。?国际协作的前瞻性临床随机试验对比改良根治术与经典根治术的疗效,随访 10 ~ 15 年,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根治术的形体及上肢功能均较根治术好。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调查统计显示,1950 年 Halsted 手术占全美乳腺癌手术的 75%,1970 年占到 60%,1972 年 48%,1977 年降至 21%,1982 年仅占 3%; 与此同时改良根治术由 1950 年的 5% 上升到 1972 年的 28%, 到 1981 年上升至 72% 。?然而乳腺癌的“缩小”手术并没有就此停留在改良根治术上,而是出现了各种保留乳房的的手术方式,统称保乳手术。包括象限切除、区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全世界几项有代表性的研究,如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 NSABPB 06 计划、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ORTCS 试验 10810 计划均证实了保乳手术的可能性及术后放疗的必要性。?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1977 年 Cabanas 将最先接受肿瘤原发病灶淋巴液引流的淋巴结定义为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 SLN )。 1993 年 Krag 率先将前哨淋巴结引入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开创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先河。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发展很快。它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并不影响临床病理分期,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更进一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