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家书》读后感
2014年是左权将军牺牲72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左权家书》,该书由左权将军女儿左太北主编。这次出版以手稿原件影印的形式收录了左权将军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期间,在行军途中和抗敌前线给母亲、叔父《左权家书》读后感
2014年是左权将军牺牲72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左权家书》,该书由左权将军女儿左太北主编。这次出版以手稿原件影印的形式收录了左权将军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期间,在行军途中和抗敌前线给母亲、叔父和妻子的13封亲笔书信。
春节前夕,笔者在北京有幸见到了74岁的左太北老人。老人娓娓道来:“这些家信是我母亲在1982年转交给我的,这些手稿作为历史文物,信中不仅包含家庭的亲情,还有父亲在山西抗日前线的所见所闻,这本书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日本人在中国的烧杀抢掠,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残暴。”
1939年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潞城县北村结婚。1940年5月,女儿左太北出生。三个月后,左权考虑战役开始后,妻女随总部指挥机关有许多不便,便让妻女返回延安,他留在抗战前线。在分离的21个月中,书信成为夫妻联系的纽带,传递感情的桥梁。
在信中,左权时常关心思念女儿太北。关心她的身体,为太北买小棉袄、营养品……在第三封信中他这样写道:“到现在,今年的五月廿八差不几天就整整的一年了,太北也就一岁了。这个小宝贝小天使我真是喜欢她。现在长得更大更强壮更活泼更漂亮,又能喊爸爸妈妈,又乖巧不顽皮,真是给我极多的想念与高兴。”有时左权也表露出幽默的一面,“想来北北一定很好玩,很可爱,对于妈妈她一定认识了,不会叫错,爸爸她一定忘记不认识了,注意勿教她弄错了爸爸。”
除了关心女儿,左权也挂念着妻子,关心她的学习,在精神上鼓励支持她,开导她。在信中左权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俩的感情是深厚的”,夫妻两人虽相处只一年时光,但情谊深厚。左权在信中以花寄情,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大批菊花、牵牛花开得甚为好看。可惜的就是缺兰,而兰花是我所最喜欢最所爱,兰恰离开我在千里之外,总感美中不足。每次打开门帘,见到各种花的时候,就想着我的兰,我最亲爱的兰。”
左权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乐观的一面。在工作之余,他在驻地院子里种植蔬菜花木。“满川的树木结了不少的核桃、柿子、花椒以及其他等等。还有一条碧绿的水流着,真是太幸福了”。
读过左权写给夫人刘志兰的11封家信,左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虽分隔两地不能随时见面,但心却未曾分离,时时挂念着彼此。在通信联络不便的战争年代,有人去延安左权才能捎上一封信,每封信的传递都历经艰苦,感情更珍贵真挚,更加珍惜。如今,人们拥有手机、微信、QQ等通信工具,相隔千里也能相互联系,仿佛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但快捷便利的同时,人心与心的距离是否真的拉近了呢?
在信中左权除了关心妻女,还关心国家的安危,多次表达了要将抗战坚持到底的决心。“父亲作为一个军人抗战的决心特别大,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左太北告诉笔者。1937年9月18日,左权在给叔父左铭三的信中写道:“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
《左权家书》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