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 《逃家小兔》一、活动来源《逃家小兔》一本非常温馨感人的书,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亲情,应该说是人世间最真、最深、也最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感情,有关的名篇佳作何其之多。但是在这本书里,却用一种简单、纯真的母子间的对话的方式展现出来,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而且其中的彩色画页是一个特色。有的人说是因为当时彩色印刷的费用高,所以这样印能节省费用。尽管可能是这样的,但带给孩子们却是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第一次给孩子们看这本书,看到彩页时,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哇!小兔子真的变成了小鱼耶!”“哈哈,小兔子的小帆船真好玩”我想,这正是突然而至的彩色画面在一瞬间给孩子的强烈刺激造成的。而且,我认为,这种洋溢其间的被书感动的激情才是早期阅读的真正价值, 也是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兴趣的关键所在。根据这本书独有的特色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大班的多元式的早期阅读活动。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翻阅图书、图片排序、师生互动表演等, 多通道地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浓浓的亲情。 2、喜爱优美的文学作品,对阅读活动有兴趣,能与同伴合作捕捉画面信息解决问题。三、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逃家小兔》;两人一份排序表格及小图片(见图 1)。 2、兔妈妈的头饰一个、小兔手偶一个;小萝卜若干(见图 2);教学用的排序表格(同幼儿的排序表格);小图片(见图 3—)。 3、音乐磁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四、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与实施要点 1 、教师木偶表演,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并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师:“今天我要扮演一个动物, 你们看是谁? ( 戴上兔妈妈头饰) 我是兔妈妈。(操作手偶)我还带来了我的孩子小兔子。今天我们要表演一段我们之间的对话,小朋友听听我们说了些什么? (本次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基本上都是参与其中,以兔妈妈的身份进行的。所以,为了跟故事情节更匹配这里,可以穿件白背心或白衣服。表演时教师要“拿”出所有的语言功底,声情并茂地讲述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对话。) 2 、幼儿自主合作阅读,给图片排序,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1)师幼共同排第一幅图,明确排序规则。师:刚才表演中小兔子第一次变成了什么?哪幅图上小兔子变成了小鱼?你怎么看出来的?那就把这幅图放到小兔子标记下面第一个格子里。小兔子变成了鱼,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是哪幅图呢?你怎么知道的?那就把这幅图放到兔妈妈标记下面的第一个格子里。(2)幼儿两两合作排序,培养观察图片的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师:小兔子第二、第三、第四又变成了什么呢?妈妈变成了什么呢?小朋友椅子下也有和老师一样的卡片,反面是小图,可以撕下来,贴到正面的格子里。有的小朋友要着急了,后面的记不得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刚才的表演就在这本书里呢,一会儿请小朋友两人一组看一本书用一套卡片,一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3)师幼共同排序,并学说书中的对话。师:老师这儿还没排完,谁来帮帮我?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说说。(4)讨论:小兔子一共变了几次?妈妈呢?为什么每次小兔子变了兔妈妈都要跟着变呢?理解妈妈对小兔子的牵挂。(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阅读”,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的多元。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对书中文字的阅读,而是画面、符号等都作为阅读的内容,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捕捉画面信息的能力。其次是途径的多元, 如活动中的表演、幼儿
语言活动逃家小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