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doc 1 .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 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2 .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 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 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3 .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 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4 .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 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5 .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 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二.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 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 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 学生有的并不赞同, 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 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2 .由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 45 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 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还生怕学生没听够, 生怕知识点没讲透, 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 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 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 小话不断, 呵欠连天。课改之后, 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 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 教会他们如何学硬背中解脱出来, 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3 .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
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