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 《无声告白》读后感1010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_《无声告白》读后感1010字
《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己的无声告白,又何尝不是在生命的最终一刻才意识到呢?这不是一本能够使人愉悦的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令人灰心的无声悲剧,但是这本书会让人思索,给人以启发。
  家恒久给我们带来稳定平安感,与此同时也不行幸免的带来了平凡和束缚,我们生活在其中,总会受到家人的影响,我们习惯了被期盼,习惯了被要求,习惯了被认同,习惯了在预设道路上半步不敢偏离的当心前行,我们胆怯孤独,胆怯一个人,胆怯他们的眼光。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是要成为平凡的大多数,也不是要成为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更不是外界环境要求我们成为的模样,而是要成为我们想成为的自己,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自己。当然,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各种各样的不顺心,可这些压力不应当始终成为自己的负担,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动力。










  最终,愿每一个人都能过上自己志向的生活。
《无声告白》读后感4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 ——读《无声告白》有感。——题记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最喜爱的是徐沪生在知乎上的答复——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成为了别人想让你成为的人,而非你自己想成为的人。
  《无声告白》中就有一个可悲的女孩——莉迪亚,在如花的年纪经验了这件最可怕的事情,死在了十六岁的边缘。
  莉迪亚原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哥哥的疼爱,有妹妹的艳羡,因为长得像母亲,成了父母毕生夙愿的传承者,可是年轻的她不堪重负,在一个夜晚投湖自尽。
  读完全书,我始终在想,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愿望究竟是什么?是爱情之间再无种族之分?还是女性能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可是倘如只因这些愿望便剥夺莉迪亚自由成长的空间,是否有些太过残忍?将自己的志愿强加在子女身上,用道德和爱压制子女的抵抗,是否有些太过自私?
  教育不是生产同一种摆件的机器,应当是一位雕刻大家,在他的手下能诞生各种各样却鲜活有思想的孩子,读后感《真正的自己 ——读《无声告白》有感》。莉迪亚本能像一个平凡女孩般成长,无论是成为医生也好,家庭主妇也罢,命运也是由她一笔一划镌刻而成,而非像故事中那样顺着父母既定的路途去行走。
《无声告白》读后感5
  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一个意料之中的悲剧。文中以家中最受父母期盼和宠爱的女儿的离世为开场,采纳倒叙的手法,一点一点为读者拨开谜团。
  作为最像母亲的女儿,。由于母亲年轻时的特立独行,嫁给了中国血统的教师,放弃了当医生的幻想,所以母亲的缺憾与理想托付给了女儿。父亲是一名中国人,从小饱受当地人的蔑视和挖苦,特殊渴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融入社会,被当地人宠爱。于是女儿就在父母的厚望中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在一个夜晚被一个“意外”带走了生命。或许死亡是女儿最好的归宿,在那里她不用为没有挚友被父亲担忧,不会因为功课不好被母亲悲观。但这样的完毕方式却是令人缺憾的。
  文章篇幅不长,以家庭中的种种琐事给我们呈现了华人异地的生活的不易。想出人头地,但没有时机;想融入社会,但饱受蔑视;想成果优越,但没有天赋。但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毫无疑问女儿是被父母“逼”死的。为人父母最盼望的是儿女安康无忧的成长,而不是成为谁谁谁。文中的父母却将自己无法实现的盼望强压给女儿,盼望女儿代为实现,这种父母是自私的。









《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 《无声告白》读后感101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森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