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对策湖北省统计局 2010-06-25 08:51:56 [ 内容提要]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市,涉及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 6省2 市。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 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加快长江经济带政策的出台, 新一轮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长江流域各省市也积极推进沿江地区开发, 如长三角地区的开放开发、皖江经济带的开发、川江经济带开发等等。湖北应审时度势,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 顺应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新趋势, 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在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中赢得湖北应有的位置。一、全面开发利用长江经济带势在必行(一)大江大河流域开发已成为世界性潮流莱茵河, 全长 1400 多公里, 沿岸居住着 5400 万人口, 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 在跨河发展后, 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德国重要城市。同样, 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这些国家先后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 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大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城市都是因为沿江开发而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长江沿岸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与发达国家的沿江开发程度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因此,加快对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利用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构架已日趋明晰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是由“点”到“沿海”再到“沿边”的战略布局, 至于长江经济带的正式提出是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部分学者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提出的,它的内涵是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它们的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连接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组成经济区。进入 90 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与此相适应, 长江沿江各省也纷纷将其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向临江城市或地区,并确定各自的战略开发区域,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遥相呼应。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至此,中国最大的区域经济体——长江经济带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三)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也迫切需要加快对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利用一是 2008 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对我国尤其是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 长江经济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尤显重要。长江的中游、上游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中国区域发展应该进入沿海沿江并重的时代。“强弓”还需配“利箭”。二是三峡工程的建成, 为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1998 年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给沿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 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取得了救洪救灾的最后胜利。尤其长江两岸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困扰, 严重影响了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三峡工程的建设, 特别是随着 2009 年最后一台机组的投入运行,整个工程全面竣工,水害变成了水利,长江经济带的开发环境更加美好。三是长江两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 为开发利用长江经济带提供了较佳的硬环境。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成昆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沿岸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码头、桥梁经过多年的建设,已不断完善,为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地位(一)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据统计, 2008 年长江经济带 6省2市( 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 下同) 土地面积 138 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 % ; 常住人口 亿人, 占全方公里 313 人, 比全多 175 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9455 亿元, 占全国的 % ; 完成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935 6 亿元, 占全国的 % ;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占 30% 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出口分别为 46008 亿元、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