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学好古诗词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共收录了40余首古诗词,古诗词教学成了我们不行无视的教学内容。因此,语文老师应注意提高小学生的古诗素养,让小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一、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美丽,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拟喜爱背诵。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应幸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老师可以依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带着学生朗读、体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采纳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甚至还可以效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陶冶情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抑扬顿挫。如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因而朗读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消沉,这样才符合诗歌的情感基调;《绝句》《小池》那么应以轻松开心的语气读出诗人对美丽自然风光的宠爱之情。同是描写自然风光,在朗读《望庐山瀑布》时那么应表达庐山的磅礴气场,从而读出诗歌中“三千尺”“落九天”的壮丽。
二、通过品词,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还具有形象性,往往一个字、一句话都包含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诗中词句进展精确理解,细致揣摩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如《江雪》一诗的学习,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第一二行诗句中“鸟飞绝”中的“绝”,“人踪灭”中的“灭”的理解,勾画出天寒地冻、飞雪飘飘的天地;通过对每行诗开头一字连成的“千万孤独”的感悟,营造出空旷、凄凉的境界。末句的一个“钓”字可谓全诗的“诗眼”,通过对“钓”字的品尝,提醒出寂寥中的朝气,平常中的蕴意,触摸到诗人纯洁而高远的内心。
在字词的讲解上最常运用的還有推敲教学法。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可谓是这首诗的诗眼,所以应重点对该字进展讲解。同时,老师还可讲解并描述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故事:诗人起先用了“满”“到”“入”,后来才改成了“绿”字。一个绿字,把春景变换的动态美给写活了,让读者读来仿佛已置身于瞬间万物复苏的春天里,真可谓是点睛之笔!
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老师恰当地进展点拨可使学生更精确地把握,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对详细事物的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因此,“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还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是古今异义词,在此处理解为“因为、由于”,而并非平常理解的“落座”。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古诗用词的简洁、凝练。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