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眩晕的中医辨证与护理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病症。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精亏损:证候: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失眠多梦。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沉细。
治法:偏阳虚者,宜补肾助阳; 偏阴虚者,补肾滋阴。;主方:补肾助阳,以右归丸为主方; 补肾滋阴,以左归丸为主方;
-
. z
〔3〕 气血两虚:证候:头眩眼花,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食少纳呆,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4〕 痰浊中阻;证候;头昏如蒙,目视色黑,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濡。
治法:化湿祛痰。
主方:半夏天麻白术汤。
3、 辩证施护
〔1〕 肝阳上亢型:
① 患者常因情绪冲动而诱发眩晕,应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注意抑制情志变化,并努力创造幽雅和谐的养病环境,使其心情舒畅。
② 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和,整洁安静,防止噪音刺激。
③ 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用山楂、淡菜、紫菜、芹菜、海蜇、荸荠,香菇等,禁食辛辣、油腻、粘滑及过咸之品。
④ 针刺风池、太冲、合谷或肝俞、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
⑤ 眩晕严重时,不能起床活动,需卧床休息,做好根底护理。当眩晕缓解后,还需休息一段时间,起坐动作不宜太快,少作旋转、弯腰动作,行走时可用拐杖扶持。怕光线刺激的患者可戴太阳镜,以减少眩晕发作。
-
. z
⑥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
〔2〕 肾精亏损型:
① 根据证型安排病床。阳虚者宜住温暖处,充足,防止风寒;阴虚者应注意室凉润,通风良好,光线不可过强,保持安静。
② 使患者睡眠充足,失眠时可针刺神门、关、或口服琥珀胶囊4粒等镇静剂。
③ 中药早晚温服。假设眩晕发作有定时,可于发作前1小时服药,或能缓解病症。假设伴呕吐时,可将药液浓缩,少量屡次频服,必要时用鼻饲给药。
④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胡桃肉、红枣、山药、甲鱼、羊肝、猪肾等血肉有情之品。阴虚患者忌食羊肉、辛辣。
⑤ 针刺肾俞、肝俞、三阴交、脾俞、百会,也可耳穴埋针,疗效均可。
〔3〕 气血两虚型:
① 注意保持病安静,温暖的环境,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不要碰撞或摇动床位,以免加重病情。
-
. z
② 重病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期可安排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气功等体育锻炼。
③ 饮食宜少食多餐,以细软、滋补为主,鼓励患者食用种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④ 针灸常用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足三
眩晕的中医辨证及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