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的家事国事身后事.doc1 张思德的家事国事身后事 1944 年9月5 日,天正下着雨,张思德和战士小白正起劲地挖着窑洞。突然, 洞体由于雨水渗透出现了崩塌。在这生死关头, 张思德猛力将小白推出洞外,自己却被压在了窑里……他以身殉职,时年 29 岁。父亲成为引路人张思德的父亲张行品是村苏维埃干部, 也是张思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张行品, 1878 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今思德乡)韩家湾村, 祖祖辈辈靠租佃几亩薄田度日, 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张行品的妻子朱氏长期患病, 生下张思德 7 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 长子拉犁干活, 累得吐血, 死在地主的田里; 次子生病无钱医治, 死在父亲的怀里。家庭的惨状, 令张行品痛不欲生,社会的黑暗,滋生了他强烈的反抗意识。 1932 年 12 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越过大巴山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 三县。社会上到处流传着“红军专门杀富济贫, 打土豪分田地, 为穷人打天下”的消息。张行品连忙步行到巴中等地打听红军消息, 所见所闻令他深受鼓舞。 1933 年7月, 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了仪陇城。几天后, 红军下乡, 张行品主动当红军的向导, 挨家挨户宣传红军政策,配合红军抓捕恶霸地主。在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 办事公道、严于律己的张行品被推选为韩家湾村内务委员兼土地委员。 2 1933 年 10月, 张行品将未满 18 岁的张思德送到了部队, 嘱咐儿子要多杀敌人, 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再立新功。 1934 年8 月下旬, 部队要开往前线作战, 张思德顺路回家探望父亲, 吃了饭后就匆匆离开了。谁也没有想到,父子俩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20 世纪 30 年代, 张国焘在川陕苏区大搞“肃反运动”, 制造了许多冤案, 张行品尽最大努力保护本村受害人。但他却无力保护自己, 最终牺牲在“左”倾路线执行者的屠刀之下,时年 57 岁。直到 1987 年 11 月,张行品才被平反昭雪。长征路上不言苦 1935 年3月, 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 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冲破川敌的阻拦, 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 张思德勇敢顽强, 右腿中弹也毫无惧色, 冲进敌阵, 击毙敌军射手, 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 受到战友们的赞扬。 1935 年6月, 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和战友们一起准备了毛巾、毛袜等礼物, 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两军会师后, 红军力量大增, 士气高昂。党中央派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 宣传遵义会议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战士坚决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更加充满信心。不久, 红四方面军部队来到丹巴黑水河边, 河虽不很宽, 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 水流湍急, 河水撞击着河中的礁石, 激起阵阵浪花。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根高悬在两岸间的溜索。细长的溜索似乎好久没有人过了,站在河边的战士们不免有些担心。这时,炊事班的老班长放下行军担子说: 3 “我去试试看!”还没等他伸手,张思德已用树枝勾来了溜索上的竹筒, 坚定地说:“我先过!”张思德的右腿因不久前第二次负伤, 一个多月前才归队。老班长拉住他说:“不行,你伤刚好。”“我过!我过!”岸边的战士们也纷纷抢上前来。张思德伸开双臂拦住大家说:“争啥子呀, 我们都要过去的嘛!”说毕, 转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绳结上, 随即滑了出去。溜索在空中抖动, 岸边的战友们都
张思德的家事国事身后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