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运.doc1 越努力越幸运“不劳无获”,对就读于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的肖皓而言, 这是多年实践后得出的真知,他对此感触颇深。通过自己的努力, 已上初三的肖皓在书法、吉他、钢琴、文化课上都取得过好成绩。特别是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 努力带给了他更多的好运气―― 14 岁生日那天, 他登上第十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的领奖台,荣获金奖,这次经历成为他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回忆。后来者居上初一参加机器人社团时, 肖皓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机器人的搭建没有说明书,想要自己构思并从上千个零配件里找到合适的零件,再搭建出能走会动的机器人,并不容易。第一次搭建时, 笨手笨脚的他忙活了一节课都没能完成任务。搭建不易, 编程更难。一排排密密麻麻的代码让他看着就心烦, 老师嘴里吐出的专有名词也无法听懂。然而笨鸟先飞。虽然机器人只是一门选修课,课堂纪律全靠自觉,有的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但肖皓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比赛来对待。每次上课就数他的问题最多, 一名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成了他的“小老师”, 放学后两人一起拼车回家, 在车上继续“上课”……他还模拟学校的赛场, 在家用胶带自制了一个场地,有空就让机器人出来走一走。一个学期后,许多同学选择了退出,留在社团里的成员只剩下一半, 2 肖皓就是其中一员。“最开始我并没注意到他,半年后才发现他是支‘潜力股’。”作为学校机器人社团的指导老师,戴胜军坦言:“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了机器人,比他功底好得多。他虽是新手,但能踏实学习, 第二个学期就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才引起大家的关注。”第一次参加长沙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 初出茅庐的肖皓就荣获一等奖。之后他又在第十一届湖南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第十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中相继获得金奖,并成功入围国际赛,拿到三等奖。短短一年内,肖皓从市赛到国际赛都体验了一遍。“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才能进入高一级的赛事, 像他这样一次性‘打通关’的不多,一般的学生至少要两年才有机会参加国际赛。”说起肖皓, 戴胜军忍不住点赞。从“抄程”到“编程”如今, 机器人编程对肖皓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如何从“菜鸟”升级到“大神”, 他表示:“学编程就像学数学, 只要理解了就不难, 很快能上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编程的理解是基于大量的模仿练习。刚学编程时, 肖皓把教材通读了一遍, 将每个例题都照着输入电脑, 渐渐地, 他对编程熟悉起来,一些程序自然而然印在了脑海。机器人的动作不外乎是走路、转弯、上下台阶、搬运物体、躲避障碍等,“把每个动作的程序设计熟记、背牢,再根据不同的场地,改写其中的数值就可以了。”掌握方法后,肖皓编程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 很快他就发现, 这种“复制、粘贴”的方法毫无意义, 编程变成了“抄程”,即使机器人能按照指令完成任务,也难有成就感。于是他 3 开始有意避开“老套路”,试着用新办法解决问题。机器人走弯道时,传感器不能敏锐地辨别方向,经常会出错。为此, 很多学生把弯道分成几段直线, 机器人按直线行走就不会偏离赛道。肖皓却用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把机器人的马力增大, 提高传感器的辨别能力。在一次接力赛中, 参赛选手要设计出两台接力机器人, 第一台机器人携带“接力棒”到达指定地点后,将“接力棒”传递给第二台机器人。按照往常的方法,选手们大多给机器人设计两只手,像人类一样用手抓取、传递
越努力越幸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