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分析.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分析
摘 要:
水稻既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食,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有30%以上的耕地种植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使人们的选择更多,永州作为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准备工作
选择土壤肥沃、保水性好的稻田,并进行土地翻耕工作,翻耕深度为20cm,为了保证土壤肥力,翻耕中可以适当混入一些有机肥或农家肥,翻耕完毕后进行耙平处理,并开挖沟渠。在水稻品种选择中,需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地力等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分析水稻品种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性,正式移栽前可以进行简单的试验工作,减少移栽损失。永州近些年大力推广的高档优质稻有野香优系列、兆优5431、泰优390等,无论是在试验基地还是实际种植,都有不错的表现,也是当地推荐种植的品种。
秧苗培育
秧苗培育工作会直接影响最终产量,先将种子摊铺到地面上晾晒2d,阳光紫外线可以杀死一定的病菌,提高种子活性,之后用盐水浸泡种子,将劣质种子挑出,使用5%高锰酸钾浸泡种子1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减少恶病苗。催芽期间将种子放入40℃温水中浸泡,待到水自然冷却到30℃时捞出并放入到种子袋当中,盖上薄膜催芽。要定时翻动袋内种子,环境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2d即可发芽。
插秧与开沟
采用机插方法,在秧苗出第2片、3片叶子即可插秧,使用插秧机调整好插秧行距30cm、深度3cm即可。通常机插2万丛/667m2左右,避免插秧密度过大影响最终的品质和产量。永州近些年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在此模式下要在前茬收获前进行人工开挖“外三沟”,隔水沟深度为1m以上、、。确保稻田排水、浇灌的通畅性,多余积水可以快速渗透。插秧完成之后机械开挖“外三沟”,纵向沟间隔为3m、深度为25cm,,各挖1条横沟,深度为35cm,如果田块在1m以上要开挖腰沟,保证内外渠道流通顺畅。
晒田管理
晒田对提高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要每隔7d进行晒田,之后注入新水维持3d时间,排除新水后再晒田,反复如此。在抽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补充水分,减少对水稻生长质量的影响,配合稻田杂草处理、驱虫,为高产奠定基础。
施肥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要保证施肥的合理性,科学搭配氮磷钾肥,配合叶面肥,保证肥力充足的情况下不浪费资源。在放水泡田前施加尿素,用量为3kg/667m2,磷酸二铵10kg/667m2,钾肥8kg/667m2。分蘖期间施加8kg/667m2的硫酸铵,水稻插秧7d之后追肥。第2次施加分蘖肥,5kg/667m2尿素。6月份水稻会生长到6叶,此时要根据水稻长势决定是否追肥。水稻生长到7叶半时追加1kg/667m2尿素,穗肥采用1kg/667m2尿素、2kg/667m2硫酸钾混合施加。
水稻灌溉可以保证根系的稳固性,促进返青。水稻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孕穗、齐穗、分蘖期间,要采用浅水灌溉方法,促进水稻分蘖,建议采用滴灌方法。分蘖后要晒田,提升稻田透气性,减少不良分蘖几率。水稻黄熟期间做好排水工作,促进水稻成熟,保证成熟期间田间无积水。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贾赦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