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进展了的,密斯肯定是他的时代最典型的建筑代表。密斯··德·罗的奉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构造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开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曾讲述了密斯建筑设计的根底,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也就是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正方体然后叠加另一个正方体,密斯通过这封笔作回归到了"黑色正方体〞绝对主义绘画的终极世界里,这作品是他整个生涯的写照。
-
. z
创作者简介:德国建筑师密斯··德·罗厄是20世纪建筑史上将现代主义引入美国的关键人物,他还是办公楼玻璃幕墙的创造者以及"少即是多〞、细节决定一切〞等装饰理论的发起者。正是他对通用建筑形式和设计方案的研究,使之成为最适合将现代主义引入美国的人。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场,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展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形。
⑥美国式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最兴旺的国家,房屋建筑量使用钢材。密斯到美国后,专心探索钢构造的建筑设计问题。他认为构造和构造是建筑的根底,他说:"我认为,搞建筑必定要直接面对建造的问题,一定要懂得构造构造。对构造加以处理,使之能表达我们时代的特点,这时,仅仅在这时,构造成为建筑。〞从这一观点出发,他细心探索在建筑中直接运用和表现钢构造特点的建筑处理手法。他的钻研不仅使他在1919~1921年关于钢和玻璃摩天大楼的憧憬得以实现,并使他的钢和玻璃建筑在空间布局、形体比例、构造布置甚至结点处理,均到达严谨、准确以致精巧的程度。他的作品形式清纯,体态端庄、晶莹透亮,并带有强烈的从当时来说技术上十分前卫的倾向。由于用料讲究、造价昂贵、施工精细更被一些新型的大公司认为可用以代言自己的威望与实力的形象。于是密斯风格〔Miesian Style〕从此风行欧美达20余年。为此,密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奉为建筑四位大师之一。
建造地点的气候特征:柏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西欧的暖湿气团使其冬季气候比拟温暖。夏季则凉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平均。
周边自然环境特征:柏林的位置在德原上,坐落在易北河美丽的支流施普雷河〔Spree〕注入哈弗尔河〔Havel〕的河口。
柏林的地理位置
北距波罗的海约180公里,南距捷克190公里,扼东西欧交通要道,不仅是全国交通中心,也是殴洲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柏林总面积为878平方公里。地势低平稍有起伏,平均海拔35米,地层属于沙质,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运河点缀其间,为柏林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同时也使柏林地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