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五专题是“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五、简介作者及有关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
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世称“柳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六、朗读这首诗。
七、学生自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这首诗的意思。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从益州东下讨伐东吴,吴国城中的王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被烧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世屡经兴旺盛衰,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如今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长满了芦荻草,在秋风
中显得凄凉萧瑟。
八、学生浏览诗歌,理清思路。
前4句怀古,后4句感今。
九、思考:孙皓占据形胜之地,又有强大防御工事,为什么会灰飞烟灭呢?
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心,任何其它防御工事都形同虚设。就孙浩而言,兵非不多,将非不广,地非不险,城非不固,但由于他内政不修,荒淫误国,“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十、体会诗情。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背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
相关背景: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江山依旧,人事全非。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
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
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作者把对历史的追怀、对现实的
忧虑,巧妙地融进一片秋色之中。
总结:感慨人世的盛衰变迁。希望国家统一。对藩镇割据的痛恨。对统治者进行告诫。
十一、赏析精妙词句。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雨林书屋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2-04-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