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持宝典——《吉祥经》本文为明海法师《吉祥经讲记》摘要明海法师, 1968 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92 年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弘法工作。 2000 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 45 代传承。《吉祥经》如下: 如是我闻, 一时, 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 来至佛所, 恭敬礼拜, 站立一旁, 以偈白佛言: “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磐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现在我们要学的《吉祥经》,其思想内容主要就是侧重在人天乘, 当然后面也讲到出离讲到涅盘和八风不动心, 但它的侧重点是在人天乘。若以今天的时代来看,人天乘的这一部分法是非常重要的, 非常值得我们佛教徒重视和学习,并在生活里实践的。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佛教有误会,一提及佛教说到佛法,他们很容易想起出家啊避世啊,容易把佛法更多地定位在出世这个层面上。实际上佛法是很完整的, 从做人、现世的幸福、人生的建设, 到升天、出离、解脱, 再到大乘菩萨行和无上佛道, 它都很完备, 一个也不缺。事实上, 出世法和大乘法也是建立在人天法的基础之上的, 单以每一个修行的人来说,没有人天法的基础就是说做人的基础没打好, 要修出世间法就会很难, 有时候甚至还会有诸多的障碍。所以我们现在应该重视佛经里侧重人天乘法的这些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吉祥经》是在民国年间翻译的, 作者叫李荣熙, 他就是“心中心密法”的开创人大愚禅师在俗时的儿子, 也曾经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到斯里兰卡留学的。他是一个学问很好、佛学造诣很深、信仰很坚定的一个大居士。这个《吉祥经》就是他从南传巴利文藏经里翻译出来的。古代印度很多人探索和思考过这个问题: 人生的幸福之路究竟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关于人生问题的回答, 我们大家都知道, 他是中道。释迦牟尼佛的回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哪里呢?在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人的命运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 所以人生的幸福和吉祥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打开我们人生幸福宝库的钥匙就在我们手上。自己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这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人生的幸福和吉祥不是来自于某一个神灵、一个主宰的神或者天上的上帝, 人生的幸福和吉祥在于我们自己, 在于我们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于我们怎样付出和现在怎样做。因此我们在学这个经文的时候, 就要学习和体会释迦牟尼佛教导给我们的人生观是什么?怎样才算吉祥?不是说要我们在家里挂上某一个神秘的符或者有一个秘密的咒语教给我们, 我们昼夜六时就吉祥了。而是关键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 怎么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怎么寻求正确的信仰以及如何实践这个信仰。下面我们看经文。“如是我闻”,说下面的内容、下面的经文、下面的教导是我亲自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我就是这样听到的。因为佛经的结集是很多阿罗汉在一起, 由阿难尊者诵出来, 大家一致通过, 表示确实是这样佛陀确实这样讲过, 你听到我们也听到了, 没有错,所以“如是我闻”是表信。“一时佛住舍卫国,只陀园给孤独精舍”,舍卫国是佛陀时代中印度的一个王国, 释迦牟尼佛很多佛经都是在这个国家讲的。所谓精舍就是僧团居住的地方。“只陀园给孤独精舍”, 有时候我们在《阿弥陀经》里面看到它被翻译成“给孤独园”,“给孤独园”是一个浓缩的翻译,展开就是只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 有一天神, 殊胜光明, 遍照园中, 来至佛所, 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一般其他的佛经前有一个六成就, 也就是说佛陀在讲法以前要有时间、地点、听众和讲法的人, 这个经呢有点特别,就是佛陀在夜深的时候,给一个天神讲的。天神有时候叫天人或者天众。在近代的泰国有一个高僧叫阿加曼, 据说他已证得了阿罗汉果, 他大概是在五十年代初去世的。阿加曼有个传记叫《阿加曼尊者传》,里面也提到尊者曾跟那些天众有过对话, 并描述那些天众非常讲礼貌, 行为举止非常优雅, 他们进出的时候都是排着队井井有条的, 他们在听法以后或者见到他们欢喜的人便赞叹:“善哉”! 经
在家居士修持宝典(吉祥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