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政协委员列出中国人一生所需103种证件(图)
“人在证途(图)”反映了内地民众一生中要办的多种证件。
准生证、户口本、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退休证……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端出满满一盒子的证件。
曹志伟及其19人团队历时半年,调研收集了103个与人生不同阶段相关的证件,并绘制了一幅“人在证途”的图表。
“我们把每个证找回来就往墙上贴,最后发现都贴不下了。”曹志伟回忆制图的过程,他把自己老父亲的证都借过来了,动员了身边所有人“寻证”。
曹志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入榜单的门槛是:超过3000万人需要办的证才有资格进入。
这幅“人在证途”甫一亮相正在举行的广州两会,就引起了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的重视。万庆良看着一盒子证件感叹道:“我们不一定活到100岁,办证居然要办100多个!”
103个常用证件
曹志伟的团队将这些证件、证明大致分为六类:身份证明类、学历证明类、工作证明类、家庭(婚姻)证明类、财产保险证明类、生活证明类。
不仅办证多,办证过程也十分繁琐麻烦。据该团队调研,办这103个常用证件,需要经过近60个单位部门,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而且在办证的过程中,同样的材料需要在不同的部门重复提交。根据统计,在这103个证件的办理过程中,户口簿要提交37次,照片要提交50次,身份证更夸张,要提交73次。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办证难的体验几乎人人都有,尤其在小城镇,由于欠缺公平环境、办事要讲人情,办证难的情况就更加突出。
一名家住湛江的年轻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家乡办理港澳通行证时,工作人员会优先处理中介拿进来的证件。而办理身份证的时候,她等了3个月才拿到,但是有熟人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拿到。
“谁说9元就可以结婚?在我们家乡要花100多元。”这位女士开玩笑说,照相、复印文件、强迫买纪念品,帮新人拍登记过程的纪念照和纪念视频,地方民政局变着法子收钱。
她认为,在很多地方办证都存在办证要求不清晰、经常改变的情况,工作人员也不会一次性说清楚。老百姓办证时都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工作人员也没有精力向每个人解释。“之前打社保局的电话打了一个星期才有人接。”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男士说,办理护照和结婚证都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办理,为什么不能全国联网?他认为很多证件似乎都是重复的:“比如未婚证明,户口本上明明就写得很清楚。很多学校要学历鉴定,为什么法定的毕业证、学位证不算数?”
另一位在广州某企业工作的女士则认为,这么多证其实也只是国家管理规范的手段而已,可以理解。但有些设置不太合理,存在改进空间。
办证为何如此之难
曹志伟认为,办证难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部门间存在行政壁垒,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各自为政(证),造成政(证)出多门;加上公民信息管理方式落后,证件功能单一,服务意识薄弱,靠公民不停地来往于各部门办证来传递证件上自己的信息,影响社会运行效率,也增加了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成本及风险,同时降低了公民的幸福感。
他建议,政府应转变治理观念,将“要群众办证”转化为“为群众办证”。他认为可以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网。取消或合并现有证件,比如身份证可以涵盖很多证件的信息,比如退休证、老人优待证、生存证明,甚至可以与社保卡合并。
他还建议为了便于社会治理,这个大
广州政协委员列出中国人一生所需103种证件(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