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的历史
中国篆刻是以书法字体结合的一种艺术。它于方寸之中、红白之间创造各种美的结构和形式。因其字体多为篆书所以称篆刻。
篆刻艺术是由作为权利和凭证的古玺印发展而来的。
ht的篆刻艺术从明代兴起,有功之臣便是文彭。王冕虽发现用石刻印,但没能流传开来,文彭用石刻印,带来了篆刻艺术的春天。到了清代,篆刻艺术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局面。
在这一漫长时期里,我国的篆刻艺术不断地由内地向香港、台湾地区发展,并与日本加强了联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辑ppt
名印欣赏
“笑談间气吐霓虹”石章 (明)何震
何震与文彭并称“文何”。这方印章系寿山石印,印文布局匀整,字里行间一气相贯,运用冲刀刻印,刀迹显露,体现了何震猛利清健的作风。他的边款文字不同于文彭的双刀勒碑刻法,初创单刀为主的切刻法,有苍古生拙之趣。
编辑ppt
”七十二峰深处”石章 明
文彭,是明代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文彭工书法,尤精篆刻。其印法为後世所宗,被视为流派印章的开山鼻祖。他所创的印派,也称“吴门派”。这方“七十二峰深处”印为象牙质,印文以沉静清丽为基调,气韵流动,犹有宋元遗风。鐫刻秀润挺健,表现出很深厚的功力。
名印欣赏
编辑ppt
名印欣赏
“家在齐魯之间”石章 清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山东胶县人,是画史上“扬州八怪”之一。晚年右手病发,用左手书画刻印,他的篆刻拙中有势。“家在齐魯之间”作於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年),雄浑厚重,朴拙大气,应是他的自用印。高凤翰传世印章的实物仅有数件,故此印尤为世人所重。
编辑ppt
名印欣赏
赐兰堂 石章 清
赵之谦,他开创以北魏书体刻阳文款识以及以汉画像入款的新风,给後人以很大的启示。他的艺术思想及作品,对近代的书画篆刻具有一定的影响。“赐兰堂”一印是他应大收藏家潘伯寅之请所刻,气势酣畅,刀法峻健,不失为一件成功之作
编辑ppt
篆刻工具
一、刻刀
刻石用的刀是平口式刀。口是平的、两面开刃,开刃 的斜度为二十至三十度角,在刀杆上都需要缠棉绳或藤条,以便於把持。
编辑ppt
篆刻工具
二、砂 纸
磨石章必须用水砂纸,不可用木工用的砂纸,磨时垫 於小块玻璃板下方再加水磨。准备320号、800 号与1500号三种砂纸,粗磨用320号纸,磨细则用800,如果印身磨光,则用1500号纸。
编辑ppt
篆刻工具
印床
篆刻家治石,以左手持石、右手持刀,石转刀动、进 退自如,多不用印床。印床的材质有木制及金属制两种,木质较轻便;用螺 丝调整松紧较楔式牢固方便。
编辑ppt
篆刻工具
四、印刷
牙刷式的印刷,可以刷印面,以保恃印面明淨; 另有棕刷(俗称棕老虎),乃以棕丝捆绑而成则可以用 来拓边款。
编辑ppt
篆刻工具
五、印泥
印泥不佳 ,则印章不能生色。以漳州的丽华丽、北平的荣宝斋、杭州的西冷印社三处最有名。 好的印泥,色泽鲜明,永不晦变,且沈厚不走油,拓 用之後,印泥上结一层光泽,用手拂之亦不脱落”
编辑ppt
篆刻工具
六、印筋
印泥需要时常翻搅,翻搅时应顺一定方向,使艾绒之丝不乱。就不会沾印文,翻搅印泥,需用印筋,牙质骨质均可,以前方较宽,後面呈柄形为宜,印筋大小视印泥多少而定。
编辑ppt
篆刻工具
七、砥石
刻印用刀,久则刃必不利,所以需妥时常磨利,磨时先将石浸水中,使石含饱水分,然後磨之,先粗後细,至锋口犀利为止,
编辑ppt
篆刻工具
八、印规或印矩
印刻好後,必须有可以使印章鈐印方正的工具,这种工具,方的叫印矩、圆的叫印规,它们都有一个直角做为方正的隼则。
编辑ppt
篆刻工具
九、印垫、印笺 (印谱纸)
拓印上纸时,最好找松一点的纸质来鈐印,也可以用橡皮垫,效果 都很好。印笺或印谱上印的框格可以自行设计,但不可过於艳俗,须沈厚雅致,才显得人方。
yyy
编辑ppt
篆刻工具
十、拓包或拓墨 拓包可以拓边款,它的作法足将小团新棉花裹上,如 一层细的丝绸或缎面,再用线扎紧即可。用墨拓边款是一种湿拓法,又称墨拓法,与拓碑帖一 样。後来有人发明用蜡与碳粉混煮。制成蜡墨,可以 不用水、直按将边款用蜡墨拓出来,这幢拓法称为乾拓。
编辑ppt
篆刻刀法
掴刀式
拽刀式
推刀式
编辑ppt
篆刻石材
青田石
编
篆刻艺术的历史及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