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第1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第一节 人际交往障碍中的客观因素
第二节 人际交往障碍中的主观因素
第三节 不良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
第2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人际交往障是制造孤僻性格的影响因素。
错误观念。
第16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三) 孤僻心理的危害
影响一个人的正常交往
易受到不合作或故意为难
成为社会适应不良者
第17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四) 孤僻心理的克服
正确认识自己,充分的自我暴露,把喜怒哀乐、过去与未来,优点与缺点告诉新朋友,不要顾忌太多。
对你的朋友有合理的要求与现实的期望。
积极主动与人交往,优化自我的性格。
对于因怪癖或其他心理障碍而引起的孤僻,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必要的治疗。
第18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一)羞怯心理的表现
羞怯者能感到明显的生理症状,如心跳加快、脸红、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等。紧张是羞怯的主要反应,而脸红是最常见的外部表现。当遇到权威人士或身居要职者、心中暗恋的异性、处于大庭广众面前时,羞怯更易发生。
第19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羞怯心理形成的原因
第一种类型:气质性羞怯。
第二种类型:认识型羞怯,即由不正确的认识引起的怕羞。
第三种类型:挫折型羞怯。
第20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三)羞怯心理的危害
过分约束自己,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和情感,从而阻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
自己打败自己,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第21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四)羞怯心理的克服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羞怯,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活动中端正对交往的认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要树立交往的信心,摆脱自卑。
第22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一)嫉妒心理的表现
嫉妒的产生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与自己在学历、年龄、经历、家庭背景等客观条件相当的人,居然超过了自己,比自己处于优越地位,这样的情形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嫉妒心理。嫉妒一般产生在同性别之间。
嫉妒并非只是羡慕别人的处境,而是憎恨他人,并带有自怨自艾的消极体验。嫉妒心理往往具有排他性,嫉妒心理出现之后,很快就会导致嫉妒行为,如中伤别人、怨恨别人、诋毁别人。而更强烈的嫉妒心理还有报复性,它把嫉妒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使其蒙受巨大的精神损伤。如果不能直接用某种嫉妒行为达到目的时,就可能会转而等着看嫉妒对象出丑,稍有一点挫折或失败出现在嫉妒对象身上时,他们便幸灾乐祸,鼓倒掌、喝倒彩,以此挖苦对方。如果嫉妒对象遭受到比较大的挫折,他们更是乐不可支,不给予半点的同情和安慰。
第23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嫉妒心理的危害
嫉妒心理及相应的嫉妒行为除了暂时地平衡嫉妒者的心理之外,毫无可取之处。
嫉妒心理导致团体中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拆台,正常信息渠道不畅,而中伤别人的流言肆意流传,使团体效率低下甚至分裂。
身受其害的嫉妒对象会远离这个“作恶多端”的嫉妒者,旁观者也会对嫉妒者的小人行径不满,嫉妒者以前的人际交往也可能由此而失去和谐、变得紧张起来。
嫉妒者也并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们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也会裹足不前,不敢与那些条件优越或有很强能力的人交往。
第24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三) 嫉妒心理形成的原因
嫉妒心理强的人一般有强烈的占有欲,自我为中心。
过分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惟我独尊,他们有时也确有的实力,但过分妄自尊大,傲慢专制,觉得天下的优势只能由他占有,别人占有了,就产生嫉妒心理。
有自私、虚荣、爱面子、自卑等性格特征的人,对别人的优势特别关心,特别敏感,易产生嫉妒。
嫉妒者还有共同的特点;心胸狭隘,缺乏修养。
第25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四) 嫉妒心理的克服
应学会转移注意力
克服嫉妒者要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
第26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自卑是因对自己过低的认识和估计,而产生的自惭形秽之感。
(一)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者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勇气、积极性和主动性,想像失败的体验多。自己连自己都不信任的人,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力。交往中的挫折、失败又助长了自卑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自卑表现在事业、婚姻、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是导致自卑者失败的最为合理的理由。
第27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自卑心理的危害
一个人一旦形成自卑心理以后,不仅会阻碍他的人际交往活动,使人孤立、离群,而且会抑制人的自尊心、荣誉感的发展,
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