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活动更接“地气”
——参加区 “同研共进"教学研讨活动有感
4月17日,南通市通州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同研共进”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开展,这对我校语文老师来说是一次送到家门的“福利”,是一次紧倚教学第一线,贴近我校老师实际的
让教研活动更接“地气”
——参加区 “同研共进"教学研讨活动有感
4月17日,南通市通州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同研共进”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开展,这对我校语文老师来说是一次送到家门的“福利”,是一次紧倚教学第一线,贴近我校老师实际的“接地气”的教研活动。(精品文档请下载)
曾几何时,教科研活动往往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觉得那是属于专家学者和非常优秀的老师所做的事,当我们看着在台上作讲座者侃侃而谈的时候,感觉到教科研就是为那些少数人准备的活动,我们只要用耳朵听听,事后能有多少收获还是个未知数。此次教科室确立学校、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带着名师之路的会员们亲下基层,和教学一线人员打成一片,没有以高深的哲学命题、教学理论来“忽悠”基层老师,而是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扎实于课堂,化繁为简,深化浅出地和基层老师们进展研讨。(精品文档请下载)
活动的形式朴实,活动由上课和研讨两部分组成。上课采用的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同题异构的方式,分别由来自通州小学的曹晓英老师、海晏小学的郁忠华老师、石港小学的陆艳林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三个个性鲜明的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而
全体和会人员围坐在一起,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形式朴实无华,但效果扎实有效。(精品文档请下载)
活动的主题鲜明。本次活动研讨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共性和个性”,这一话题肯定经过教科室指导的深思熟虑,非常贴切当前学校、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强,活动自然高效。对于“共性和个性"的话题,活动中不少老师都有真知灼见,我觉得这个话题对我们基层老师来说就是帮助我们把握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从当天三位老师执教的课来说,三个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但都传递着一个信息,语文教学应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才能,进步不同程度学生的语言应用的理论才能。也就是徐主任和秦主任后来都强调的教什么的问题都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据,都要正确把握文
让教研活动更接地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