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公民宪法信仰谈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公民宪法信仰谈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doc从公民宪法信仰谈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2014 年 10月 20日,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描绘了新的宏图。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 此次《决定》的重中之重就是强调依法治国, 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同时,此次决定也把完善加强宪法实施放在了重要位置,包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等。 2016 年3月9 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两会上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了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并全而贯彻实施宪法。在我看来, 同时把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写入决定, 无疑彰显了党中央领导集体建立法治中国的决心,同样也阐述了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关系: 即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障, 只有先充分尊重实施宪法, 法治中国才有可能实现。不过, 尽管中国早已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但社会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违法乱纪现象,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仍不尽如人意。这一切, 无不可以归结于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之所以宪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原因就是公民缺失基本的宪法信仰, 想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就必须尊重和保障宪法。可以这么说,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树立宪法权威。要树立宪法权威, 最关键的是要培育起公民对于宪法至高无上的信仰。一、依法治国的拦路虎- 宪法信仰的缺失从 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 1976 年后再踏法治征程; 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重要含义, 到十八大审议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我们在磕磕绊绊的前进时, 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路径。这条道路虽然前景光明, 但并非一帆风顺, 依我看来, 当代中国实现依法治国最大的拦路虎就在于宪法信仰的缺失。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贡斯当则更是指出:“法律固有的优点,远不如一个民族信服并遵守法律的精神重要宪法作为最高法, 更是需要人民的信仰, 如果连宪法都不受信仰, 那法治就根本没有可能实现”。这两句话深刻的阐述了法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即唯有当民众诚心地信奉法律, 并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时, 法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但是, 日常生活中, 不少老百姓都认为宪法是“闲法”, 高高在上不接地气, 宪法信仰更是早就躲进了角落, 数着身上的尘埃了。正如列所语“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没错,如果缺少宪法信仰, 它也就是一张“纸”而已。宪法信仰在社会中严重缺失的原因之一是历史根源,从我国社会的文化底蕴来分析, 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国家权力本位和公民义务本位。因此, 在我国既不存在西方构建法治社会时所依赖的人文精神环境, 又没有形成新的人文精神环境来支撑法治建设,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依法治国之路仍然面临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境。长久以来, 我国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 社会中“守法”的观念根深蒂固,法院在老百姓心中也是一副“自古衙门八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形象,这就给老百姓形成了一种错觉: 法律尤其是法律的母法- 宪法离普通百姓十万八千里,与日常生活更是没什么关系。即便有各种纠纷,人们也总是试图从法律之外寻找答案, 要么就是发动资源找“关系”, 要么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从公民宪法信仰谈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