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doc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电影《喜福会》是根据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的是四位华人母亲移居美国后, 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的冲突和最后因爱而融合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曾经跻身当年十大热门电影, 揭露了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无形中所受到的束缚和不公正待遇, 以及边缘化女性寻求和重塑自我以摆脱边缘境地的方式和途径。 16 个小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除了第一和第四部分由母亲叙述以外, 其他的两个部分大致都是由各自女儿一代的当事人来叙述的,涉及吴、钟、苏、圣四个家庭,七个叙述者。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求并分析男权社会对妇女的压抑和束缚, 揭示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自我的迷失和自我意识的苏醒, 以此来阐释电影的女性主义特征。一、故事梗概电影讲述了四位母亲的经历和遭遇。喜福会是在桂林时,几个女子给麻将聚会取的名字。发起这个俱乐部的母亲叫做吴素云, 她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内战, 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后到了美国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又有了现在的女儿吴精美; 许安梅小时候经历了丧母的痛苦, 母亲自杀后, 她一人来到美国; 龚琳多是个童养媳, 十二岁就嫁到了婆家,备受婆婆的冷落和欺辱,最终骗过婆家人,来到了美国重新结婚成家; 盈盈当年被丈夫遗弃, 从富家小姐到贫苦百姓,过了十来年清贫生活后,跟一个美国人结了婚,来到了美国。二、女性主义理论背景女性主义最早作为一种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于 19 世纪末期的法国, 后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不仅包括初期女权运动争取各种政治权利的社会斗争, 而且包含着在法律、教育和文化领域内批判与建构的理论研究。千百年来,男性一直垄断着话语权以确保自身的绝对权威地位,女性则一直被认为是“第二性”或“从属于他人的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夫者妻之天”之说。在西方,如同《圣经》所描绘的, 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造成,female 和 woman 直接以 male 和 man 作词根, 表达了男权文化对女性持有的根本性的偏见-- 女人是男人的一个旁枝末节, 是男人的派生物。可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只要没有男女平等, 女人都是无足轻重的。三、《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分析《喜福会》中的母亲们在中国就饱受封建主义和父权社会的压迫。由于从小在一个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氛围中长大, 大多数女性中国移民沉默寡言, 使自己处于从属于男人的地位。一旦来到美国, 她们觉得更为软弱无助, 面对伤害更缺少自我保护能力。这种男尊女卑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林多和薇弗莉母女的女性主义分析对林多这一人物形象的描述跳出了描述传统中国女性的窠臼, 对其女性自我的觉醒和抗争不吝褒扬, 描述了她在封建婚姻制度下, 从被动、盲从到自我意识觉醒及至冲出买卖婚姻牢笼的过程。林多两岁时就像物品一样卖给黄家作童养媳,自那以后, 母亲就把她当做别人家未来的儿媳严加约束: 吃饭不能太快, 否则便没女儿样; 身上不能太脏, 否则便“谁家会娶你这样的丫头做儿媳”。林多嫁入黄家后,她的婆婆总是以三从四德的思想来欺压她。最后,林多利用婆婆迷信祖宗的思想欺骗她, 说自己命里克夫, 并严肃地说如果不马上解除婚姻的话会给家里带来血光之灾,趁此机会逃离了婆婆家。弱女子以超人的智慧挣脱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林多移民美国后, 认识

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