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日的幻觉》课例研修报告
——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心得
一、《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说明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2
《落日的幻觉》课例研修报告
——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心得
一、《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说明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利用课内外知识分析“落日变大”及其它幻觉的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星球,千百年用我们的智慧发现了它太多的奥秘,但是我们仍然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孔子曾经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展示《两小儿辩日》
(展示投影《两小儿辩日》,请一同学朗读)
问:两小儿争辩的焦点是什么?:太阳的大小与形状
今天我们就要借助课文《落日的幻觉》帮助孔子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明确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二、合作研讨:
步骤一:读一读
默读文章,完成课后第一题,并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说明内容(5分钟)
步骤二:说一说
学生:落日的幻觉及其原因
展示表格:(课后第一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落日的哪些幻觉?
生:……
师:作为说明文,落日幻觉的片段有什么特点?
生:生动(幻灯片最后展示)
师:说明文中的描写和散文中的描写相同吗?
归纳小结:说明文的语言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明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作者通常采用生动说明,其方法有:1)多用描写性语言;2)善用各种修辞;3)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
2
师:出现幻觉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这一原因的呢?(说明方法)
学生依次解释,投影依次展示
师:方框两边的内容是什么样的联系呢?
板书:幻觉 原因
现象 本质(逻辑顺序)
步骤三:议一议:
1、结合你练习册及刚刚学到的知识讨论一下两小儿辩日中幻觉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你还发现了哪些幻觉?(学生讨论完成约10分钟)
学生帮助孔子解答(可能不完善,但要肯定)
3
2、生活中的幻觉一般都是虚假的,你如何认识生活中幻觉存在?
幻觉会带给我们生活上一些小的错误
幻觉可以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4
步骤四:写一写(可做课后积累)
积累有关落日的古代诗词名句(写三句在书上)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开篇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
课例研修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