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老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践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 1898 年被英国侵占、夺走之后,历经了 99 ,是什么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钟声)这是 1997 年 7 月 1 日的钟声,这是中华儿女期盼了 99 年的钟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板书课题)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自豪、兴奋、喜悦.)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
2.老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 4 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和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冲动的心情。)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