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
第 2 页
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
  数学课程可以变革实施,换一种面孔,也可以学科融合,隐在背后,但就此撤出,择日再来,需要慎重对待。
据媒体报道,山东聊城某小学将作为“标配”的数学课撤
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
第 2 页
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
  数学课程可以变革实施,换一种面孔,也可以学科融合,隐在背后,但就此撤出,择日再来,需要慎重对待。
据媒体报道,山东聊城某小学将作为“标配”的数学课撤出一二年级课程,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此项改革,见仁见智者甚众。其实,课程门类的增减改革并非独此一份,有的学校曾尝试取消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增减式改革付诸实践并引起诸多争论,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新闻中的小学基于实际,通过调整学科开设的起始年级,解决已有的矛盾,本身值得称道。但是,教育改革不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其对象是儿童,教育的影响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任何改革都需要慎重思考、科学分析。
从现实情况看,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主权,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但是,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有没有合法性边界,学校可以在课程层面任意而为,还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改革框架,不能突破合法性边界?课改实施以来,几乎各地都明确规定,要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那么人为地减少并行的科目,是否已经违背了国家课程背后的国家意志?这一点值得商榷。
课程设计关联三大要素,分别是知识、社会与儿童,其背后的含义是课程本身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课程不但要遵循既有的学科逻辑体系,而且要具备儿童性,并呼应社会需求。反
第 3 页
很多区域、很多学校依然在背离改革纲要的精神,在小学仍旧是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综合性

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艺人生
  • 文件大小2.54 MB
  • 时间2022-05-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