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
;
、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特性
放大器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在中频段,电压放大倍数为最大值AV=AVm。在低频段和高频段,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忽略,使电压放大倍数下降。,称为放大器的上限频率fH和下限频率fL,fH与fL之差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fH-fL。
在保证输入Vi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输入信号频率(升高、下降),,则对应的频率即为fH、fL。
四、实验内容
1、搭接实验电路
按电路图10在实验箱搭接实验电路(或参照连接图11)。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方可将+12V直流电源接入电路。
搭接注意事项:
①要充分利用面包板的结构,使用尽量少的导线。
②插入电阻电容器时,要注意不要使它们的脚碰到一起,造成短路,尽量分开来,不要交叉。
③在搭接前,注意检查电器件的好坏。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次的电路出现了问题,最后发现是一个电容器出现了故障。
④注意辨认电阻的色环,不要弄错。
⑤注意检查电容器的极性是否接反。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按静态工作点测试方法进行测量与调试,要求ICQ≈,测量值填入表1。
表1 静态工作点测量
静态工作点测量值
VEQ(V)
VBQ(V)
VCQ(V)
测量计算
ICQ(mA)
VBEQ(V)
VCEQ(V)
41/2数字表(DCV)
计算过程:
VBEQ=VBQ-VEQ=(-)V=
VCEQ=VCQ-VEQ =(-)V=
ICQ=VEQ / RE=()mA=
分析:根据上图可以看出,VCEQ=≈E/2(6V),且各个值与计算的理论值相差不多,可判断此时工作在放大区,静态工作点是合适的。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1)外加输入信号从放大器Vs端输入信号:频率f=2kHz的正弦信号,R=1K,使Vip-p=30mV。在空载情况下,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Vi和Vo),若输出波形失真,应适当减小输入信号。
空载情况下观察到的波形:
分析:可以观察到波形未失真且二者相位相反。
(2) 测量VS,Vi,VO,VOL,计算AV,AVL,Ri,RO,填入表2。
表2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测量
测量(41/2数字表ACV)
计算
Vs(mV)
Vi(mV)
Vo(V)
VOL(V)
AV
AVL
Ri(kΩ)
Ro(kΩ)
计算过程:
误差分析:
①导线连接不紧密产生的接触误差。
②仪表不精确带来的误差。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保持输入信号Vp-p=30mV不变,当f=2kHz时,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输出电压VOL。当频率从2kHz向高端增大时,,记下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上限频率fH;同理,当频率向低端减小时,,记下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下限频率fL;测量过程应保持Vi不变和波形不失真。
表3 放大器上、下限频率的测量
fH
fL
B=fH-fL
110kHz
240Hz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将Ce去掉,R改为10k,使Vip-p=300mV,重复实验3步骤。
表4 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测量(41/2数字表ACV)
计算
Vs(mV)
Vi(mV)
Vo(mV)
VOL(mV)
AV
AVL
Ri(kΩ)
Ro(kΩ)
188
530
340
计算过程同实验3
分析:由表1和表4对比可知,反馈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明显降低,输入电阻也明显增大。
五、思考题
?
计算集电极的静态工作电流与基极的静态工作电流的比值,并将其与β比较,如果二者大小相近则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