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琴台导游词.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琴台导游词
各位挚友,大家好,特别欢送大家来到漂亮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 ,今日就由我来为各位供应导游讲解效劳,我必须会尽力支配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 页 共 9 页









其次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知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记忆犹新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非常哀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予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挚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今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答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此时此刻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护,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借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那么是宋代闻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惊奇,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知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头,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消遣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闲聊,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沟通。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情愿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必须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此时此刻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6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

古琴台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ongzong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