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住房)
2
3
4
的变动;
另一方面,从教育的社会收益来看,它能通过提高国民素质,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总之,它通过提高个人福利增进供足够的营养;
④建立适合老年人活动的体育设施和组织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群众性的老年体育活动;
⑤指导家庭护理和保健;
⑥满足老年人感情和社会交往的需要等等
(五)残疾人福利
1、残疾人和残疾人福利的概念
(1)残疾人是指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如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等方面的缺损,造成劳动、生活、学习上的障碍者。
(2)残疾分为若干类:听力及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
(3)残疾人是特殊社会群体,残疾人除了身体的缺陷外,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他们与健全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具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文明成果的权利。
11
(4)残疾人福利包括残疾人的就业、教育和康复等多个方面。
2、残疾人的就业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生活的前提,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价值的关键环节。然而,解决其就业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机制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途径主要是区别残疾人的不同情况,实行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对于吸收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以及自谋就业出路的残疾人,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
3、残疾人教育
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前提。残疾人所受教育的层次往往决定着其就业的层次;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甚至是生存的能力。
残疾人教育的内容
(1)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掌握生活技能需要依靠涉及生理、病理的一套科学的方法,一般应在特殊学校里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教老师对残疾人施以训练。
13
(2)文化知识教育,如手语、盲文等的教育。
(3)心理辅导。残疾人教育中的心理辅旨导在教育残疾人正视自己的特点,勇敢面对人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排他情绪,激励他们融入社会的勇气,增强其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决心。
(4)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能开启残疾人潜在的智力和体能,补偿其生理缺陷,为社会输送残而不废、有技术的劳动者。
4、残疾人康复
康复的宗旨,一是最大限度地使只有部分器官和组织的残疾人不至于完全残废,使之身体留有的一部分功能发挥出作用,乃至受损的功能得到恢复;二是锻炼提高相应的组织、器官的功能,使之起代偿作用;三是用矫形手术装配假肢、矫形器等,使残疾者能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
13
产劳动。
(六)住房福利
1、住房福利的性质与特征
(1)住房福利的性质
关于住房是否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住房只具有纯粹的商品性而不具有福利性,它与其他消费品一样,社会成员要支付货币去购买,住房属于个人所有;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住房可以通过社会福利的形式,由国家和社会在工资分配之外进行分配;
第三种观点具有折衷性,认为住房具有商品性,同时也具有福利性。
(2)住房福利的特性
①住房是一种复杂的商品
14
表现为在对其进行估价、生产以至供求双方的买卖交易等都必须在大量占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来做出选择。
②住房的空间固定性
住房与土地相连,无可移动性,这意味着住房的选择也就是与工作地点的联系和相应的诸如学校和购物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以及邻里关系,的选择。
③住房价格昂贵
住宅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④住房的使用寿命长
在任何一段时间内新建的住房仅占社会住房存量的一部分,年住房供应量一般只占存量住房的2%~3%,并且很容易受住房需求变化的影响。住房的投资建设活动将对建成区空间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
⑤住房是现代社会中居民个人和家庭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品
15
住房作为居住生活空间是无法替代的,无论贫富,都需要居住设施。
2、住房福利的内容与住房政策调控
鉴于住房的特性及其重要性,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以不同方式参与住房的建设和分配,通过住房政策的调控体现其市场性与福利性的结合。
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包括住房保障,社会保障采取的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要的措施是多元化的,既有救助性质的措施,也有保险性质和福利性质的措施。救助性质的措施。
福利性质的措施最为普遍,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对住房提供直接支付或转移支付,即以多种形式提供住房补贴。二是国家做出政策性规定,要求住房建设必须划出一定数量的住房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给低收入家庭,或者政府直接兴建经济房屋(也称廉价房屋或福利房屋)定向出售给低收入家庭。
16
【专题一】小福利与大福利
一、小福利概念及其局限
社会福利(住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