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课题组核心成员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初中美术课本主编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王大根 1 ?什么是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人类文化形态的转换, 而且意味着人类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的转变。 2关于“视觉文化”的时代?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已不再是对文字的图解,相反在某些场合,文字已沦为图像的注解,出现了“图像霸权”。?虽然图像并未取消文字,却已威胁到文字, 而且危及到文字所代表的理性主义价值观。?视觉文化和图像霸权对于诉诸于视觉的美术教育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呢? 3 ?米尔佐夫告诫人们: “今天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对世界的理解,靠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本模式。”?我们认为: ?(1 )如今的美术教育远不是涂涂画画,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方式; ?(2 )美术是一种勿需翻译、全球流行的视觉化语言,在视觉文化时代,它与语文、数学、外语“同等深奥”也同等重要; ?(3 )美术素养(视觉读写能力)的形成将有赖于广大学校和教师能从“视觉文化时代”的高度认识美术课程,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4 ?当我们意识到要培养“视觉读写能力”时,国际学术界早已重视, 1970 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届视觉读写能力的国际会议”,并成立了“国际视觉读写能力协会”。?澳大利亚英· 布朗教授撰文介绍: “最近澳洲各地的课程改革,都强调视觉读写能力,以及透过视觉方式的学习。传统上认为视觉读写能力属于视觉艺术课程,现在则纳入英文、数学、历史、地理、电脑、视觉沟通、设计与科技等领域,在中小学也成为公认的一项读写能力。”?并在文章结尾呼吁: “新式教学法中必须加强视觉读写能力,这项能力已成为全球的教育趋势,需要艺术教师更深入的检讨,以利学生的学习。” 5 ???? 6 ?课程目标的比较?原《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1992 ): ?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原《初中美术教学大纲》( 1992 ): ?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 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惟能力和创造能力。 1.“三维目标”概述 7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 2001 ):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8 ?国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 2003 ):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9 ?(1 )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2 )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0
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