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高武汉现代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 市委、市政府在建设“五大产业基地”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加快建设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战略目标。作为全市专利与知识产权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 应该结合我市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实际, 就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振兴武汉制造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作用,提出战略思考和对策。一、知识产权在发展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和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 它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工业概念。所谓现代制造业, 就是指制造业的现代化, 它区别于传统的制造业, 就在于走的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和发展动力。近来世界多国媒体惊呼,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这几年, 中国制造业的确发展很快, 我国现在已有 80 多种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首位。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 4 位,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 90% 。尽管如此, 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也为时尚早。德国经济学家乌尔里希提出质疑并指出:“制造”和“加工”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核心技术的原创性的掌握情况,用“加工”的字眼形容目前中国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最准确[1] 。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二是加工、装配阶段; 三是自主知识产权阶段。[2] 到了这一阶段,才能够真正成为现代制造业。目前, 发达国家均已进入自主知识产权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较小、劳动生产率低、装备制造业落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例如,我国 90% 以上的高档数控机床、 100% 的光纤制造设备、 85% 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 80% 的石化设备、 70% 的轿车工艺装备还需进口。[3]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必须走向自主知识产权阶段, 必须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在这个进程中, 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专利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知识产权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专利是激励和保护技术创新的一种制度现象。专利知识产权制度通过给发明创造者以专利权, 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就可以独占市场, 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发明人不仅能收回研究开发付出的投入, 而且还能取得比其投人大得多的回报, 从而继续新的发明创造。这就给天才之火添加了利益之油。有了这一保障, 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比如, 研究开发一种西药, 从实验室研制到投入市场, 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投资数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如果研究开发者没有这一新药的专利权,药品投入市场后,别人随意仿制,谁还肯花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去开发新药呢? 可以说, 如果没有专利制度, 世界发明创造的历史将会大大缩短。有人做过这样的论证,没有专利制度,就不会有 18 世纪 60 年代产生的产业革命。(二) 知识产权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核心竞争力按传统的说法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更多学者认为, 它是指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的制造能力和市场推广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