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名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时间:20××年12月
企
废气有组织监测方案
1、废气有组织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
监测内容
采样频次
监测方法
监测周期
1号机组、2号机组烟气排放口(共2个点位)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林格曼黑度、汞及其化合物、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含湿量,烟气量,氧含量
连续采样至少4次/天,连续1天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HJ836-201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HJ/T 56-2000、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HJ 693-2014《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398-2007
1次/季度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HJ 543—2009
灰库(3个点位)
粉尘,温度,湿度,风量
非连续采样4次/天,连续1天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2017、
1次/季度
渣库(共2个点位)
粉尘,温度,湿度,风量
非连续采样4次/天,连续1天
1次/季度
石灰石粉仓(共2个点位,脱硫一个、化学1个)
粉尘,温度,湿度,风量
非连续采样4次/天,连续1天
1次/季度
监测点位
监测内容
采样频次
监测方法
监测周期
原煤仓(共10个点位)
粉尘,温度,湿度,风量
非连续采样4次/天,连续1天
1次/季度
表1 废气有组织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2、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分析方法
(1)自动监测主要依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75-2007);
(2)手工监测主要依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3)各监测项目具体分析监测分析方法见表2。
表2 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备注
1
二氧化硫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色散性红外吸收法》(HJ 629-2011)
自动
2
氮氧化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色散性红外吸收法》(HJ 692-2014)
自动
3
颗粒物(烟尘)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HJ 836-2017)
自动
4
汞及其化合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HJ 543—2009)
手工
5
林格曼黑度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 398-2007)
手工
6
颗粒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HJ 836-2017)
手工
3、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结果评价标准
表3 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结果评价标准
类型
序号
监测项目
执行标准限值
执行标准
废气有组织排放
1
二氧化硫
35mg/Nm3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1424-2017)
2
氮氧化物
50mg/Nm3
3
颗粒物(烟尘)
10mg/Nm3
4
汞及其化合物
mg/Nm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
5
林格曼黑度
1级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方案
废气无组织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表4 废气无组织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
类型
排放源
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监测方式
废气无组织排放
煤场
总悬浮
颗粒物
4个
非连续采样4次/天,1天/年
手工监测
厂界四周
总悬浮
颗粒物
4个
非连续采样4次/天,1天/季
手工监测
翻车机周边
总悬浮
颗粒物
4个
非连续采样4次/天,1天/季
手工监测
储灰场周边
总悬浮
颗粒物
4个
非连续采样4次/天,1天/季
手工监测
条形煤棚
总悬浮
颗粒物
4个
非连续采样4次/天,1天/季
手工监测
输煤转运站(#3#4)
总悬浮
颗粒物
6个
非连续采样4次/天,1天/年
手工监测
类型
排放源
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监测方式
碎煤机室
总悬浮
颗粒物
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自行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