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池子”理论的思考
吕尘子 摘要:针对2010年热钱冲击中国经济体系的猛烈态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池子”理论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从楼市到股市,“池子”的载体被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时至2011年,热钱话题似乎早已关于“池子”理论的思考
吕尘子 摘要:针对2010年热钱冲击中国经济体系的猛烈态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池子”理论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从楼市到股市,“池子”的载体被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时至2011年,热钱话题似乎早已淡去,“池子”理论也鲜有提起,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幻莫测使总结过往的教训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将浅谈个人关于“池子”理论的思考,即中国任何一个具体行业的经济都难以承受热钱之重,而完全虚拟的“池子”――以牺牲可预测利益换取对热钱的控制权,也不存在,“池子”理论在中国经济环境下难以成立。
关键词:“池子”热钱
自2010年重启汇改2011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超过5%,去年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接近3%。加之美元持续贬值的外部金融环境,去年热钱疯狂流入中忆犹新。关于疏导热钱的方法,当时备受瞩目的莫过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池子”理论,即中国将短期内流入的投资性资金引入一个“池子”里,当这部分资金撤退时再打开“池子”将其放走,从而避免这些热钱泛滥于中国的实体经济并缓冲其对中国经济体系的冲击。当时,社会各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对此话题百家争鸣,舆论普遍认为的最有可能成为“池子”的载体包括中国楼市和股市。虽然如今热钱问题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关注,在此我准备浅谈两点本人关于“池子”理论的思考,说明“池子”理论在中国楼市、股市以及金融衍生品方面的不可行性。
第一点,所谓“池子”必然具备蓄水放水之可控性,针对当时备受推崇的中国楼市和股市,我认为两者都缺乏这种可控性。对于中国楼市来说,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楼市价格的升值潜力正好迎合了热钱的短期投机性特点,热钱对中国楼市早已虎视眈眈,而中国楼市价格的超乎实际已经是一个密切关乎民生的问题,所以说在当前情况下把中国楼市作为疏导热钱的“池子”实不可行。同时对于中国股市,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投机市场而非投资领域,这一点很好的切合了热钱短期投机性的需求,如果将这些资金量巨大的热钱引入中国股市,那将在短期内推高市场,而热钱的流动性已经决定了它进出自由、来去无踪的特点,可以说把热钱引入中国股市容易,而要预知热钱何时撤离中国股市却难上加难,我们可以预想到这些热钱在短时间内大量撤离之时,中国股市的新一轮暴跌、崩盘在所难免,最终受害者自然是广大中国股民。所以说,无论是拿中国的楼市还是股市当“池子”,说白了都是拿中国很大一部分的普通百姓当垫背,无异于引狼入室。既然作为“池子”,那就必须具备可控性,即蓄水和排水的时间要可控,才能防止热钱的突然出入,显然中国股市和楼市在可控性方面很难达标。
那在中国是否存在这样一座“池子”呢?根据热钱的特点,其具有短期性、流动性强的特征,那中国哪些行业是需要短期内大量资金的刺激的呢?同时这些行业又要如何避免短期内热钱出逃带来的风险呢?既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们既然无法完全杜绝热钱的流入,能否充分利用这股力量,如果能够让这些不稳定的资金对中国产生的利大于弊。可是想要在中国以某
关于“池子”理论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