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水资源管理制度论文(共 2805 字) 1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水资源配置原则水资源优化配置要求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为全灌区农业、二三产业、生活、生产、生态 5 个方面提供可靠的水源, 以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即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多种效益目标, 不是单纯地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益最好[ 4] ,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以及相互竞争的问题[5]. 在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刘艳飞[ 6 ]提出要从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角度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7 ]提出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在合理确定“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基础上, 研究不同水资源分配方案下的人水和谐程度. 笔者结合灌区实际情况, 提出在制定灌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方案时, 应当依照以下 6 项原则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1) , 不同水源供给各用水户的总水量不应多于可供水资源量. 2) 、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定额都应小于设计用水定额. 3) ,其次考虑二三产业用水, 然后考虑农业用水、生态建设用水、生产养殖用水. 同一用水对象的不同用水部门也应该考虑用水的轻重缓急,应从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需要着手: 生活用水应保证城乡居民最低的用水需求; 二三产业用水应优先满足重要工业( 电力、通讯、交通等部门) 用水, 其次考虑用水效益高的行业、企业用水[8]; 农业用水应优先满足重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用水, 同时还要考虑空间( 灌区上下游、左右岸) 关系等; 生态用水方面应优先用于城镇绿化、环境卫生. 4) 用水水质控制. 不同水质的水源供给不同的用水对象时, 尽量保证优水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5) 根据限制纳污控制红线,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不超过其纳污能力[9], 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能大于其允许排放的最高浓度, 将有限的水资源数量和纳污能力在区域间和用水部门间进行合理调配. 6) 生态环境用水量不得低于保护生态系统需要的最低用水量, 包括改善水质, 维护河湖平衡, 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 2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基于上述灌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方案原则,建立多目标多水源合理分配的模型。 目标方程的建立根据多目标多水源模型建立目标方程。 y1 为农业需水量;y2 为生态需水量( 包括水系景观和环卫绿化 2 部分);y3 为生活需水量( 包括农村生活和城镇生活);y4 为二三产业需水量;y5 为牲畜养殖需水量;x1 为黄河水供水量;x2 为地表水供水量;x3 为浅层地下水供水量;x4 为中深层地下水供水量;x5 为南水北调水供水量;a1 、 a2、 b1、 b2、 c1、 c2、 c3、 c4、d、 e1、 e2 分别为不同水源应用于不同目标的水量值, 单位统一为亿 m3. 结果及分析在规划年(2020 年)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多目标多水源方程,采用线性规划和计算机软件(MATLAB) [ 10]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分配灌区的水资源. 经计算, 大功引黄灌区不同水源优化配置结果。结合大功引黄灌区社会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水
引黄灌区水资源管理制度论文(共2805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