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
道德和法治 学科 八 年级备课稿
课 题
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主备老师
沈逸澄
执 教 者
沈逸澄
班 级
初二(15)班
时 间
2018。
教
学
目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
道德和法治 学科 八 年级备课稿
课 题
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主备老师
沈逸澄
执 教 者
沈逸澄
班 级
初二(15)班
时 间
2018。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的:理解刑法和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才能目的:可以判断犯罪行为,可以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目的: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课 型
新授课
章节课时
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备 课 预 备 教 学 案
导入新课
回忆旧知: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对法律的分类
老师总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我们可以将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那么终究犯罪具有怎样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犯罪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讲授新课
目的导学一:理解罪和罚
活动一:“苏树林”案例分析
案例呈现:法院通报中显示,苏树林的贪腐长达16年共计折合人民币3622万元。同时,检方还指控苏树林在担任中、总经理期间,在收购海外相关工程过程中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三百九十七条规定,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福建省人民政府原省长苏树林受贿、国有企业人员滥用职权案,苏树林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分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提问:
1。苏树林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请说明理由。
学生考虑答复
老师总结:《刑法》致使国家利益遭受到严重损伤并且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对社会危害程度较重,最终他收到了法律的严惩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分金三百万。
知识点点拨:①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分性
②刑法的含义
③刑罚的含义
案例中,苏树林最后受到了怎样的刑罚处分?
学生考虑答复
老师总结:苏树林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分金三百万。
有期徒刑和罚金都属于我国刑罚体系中的组成内容,详细我国刑罚体系包括哪些内容,请阅读书本P54页.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