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史意蕴浅探(共2894字).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史意蕴浅探(共 289 4字) 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曾经以“铁的必然性”来强调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 他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规律时指出“: 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 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 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恩格斯也非常强调规律的客观性, 他指出, 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 而是要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正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强调, 以至于后来有的学者认为恩格斯著作中只见规律不见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那里成了“人的空场”“、非人哲学”。 19 世纪后半期,随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迅速发展,加上晚年恩格斯的不懈努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流派, 在欧洲更为广泛地传播和发展起来。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结合本国革命和斗争实际, 坚持不懈地反对修正主义,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 欧洲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最重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而这其中,取得最突出成绩的应该是意大利 19 世纪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 1843 — 1904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拉布里奥拉第一个明确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实践哲学”, 并由此创立了意大利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但是, 由于他过分强调人的经济活动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忽视其它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之, 无论是深受马克思恩格斯早中期思想影响, 还是时代背景使然, 19 世纪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研究无疑笼罩在经济决定论的阴影之下, 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面前, 人的活动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经济决定论到重视政治上层建筑研究 19 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开创的现代化运动在东方社会逐步拓展和深化,马克思恩格斯转向对东方社会的研究, 从而形成了东方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是探寻东方社会现代化发展之路。在这一探寻过程中, 马克思恩格斯详细考察和分析了俄国等东方社会自身特殊社会结构和所处世界历史环境, 多次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实现东方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而这, 即是对上层建筑能动性的大力凸显,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开始重视上层建筑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列宁早期在探索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 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轨迹, 继续高扬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其中特别是政治革命对夺取国家政权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将这一哲学转向显现无遗。但总的来说, 列宁只是结合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发展实际强调了政治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对于上层建筑的其它因素未能进一步作深入研究。所以,我们可以说,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到列宁早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开始走出经济决定论的阴影,逐步重视对政治上层建筑的研究。列宁在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继续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研究思路, 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他早期在批判民粹派的过程中主要深入考察和分析了俄国现代化的根基和道路问题, 俄国现代化的根基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问题, 俄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俄国现代化的主体问题,而这二者, 归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史意蕴浅探(共2894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