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史意蕴浅探
对于社会历史进展规律,马克思曾经以“铁的必定性”来强调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他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规律时指出“: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定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2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史意蕴浅探
对于社会历史进展规律,马克思曾经以“铁的必定性”来强调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他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规律时指出“: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定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将来的景象,”。恩格斯也特殊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他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正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强调,以至于后来有的学者认为恩格斯著作中只见规律不见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那里成了“人的空场”“、非人哲学”。
19世纪后半期,随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快速进展,加上晚年恩格斯的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流派,在欧洲更为广泛地传播和进展起来。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结合本国革命和斗争实际,坚持不懈地反对修正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进展。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最重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而这其中,取得最突出成果的应当是意大利19世纪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1843—190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展史上,拉布里奥拉第一个明确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实践哲学”,并由此创立了意大利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但是,由于他过分强调人的经济活动对历史进展的准备作用,忽视其它因素在社会历史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之,无论是深受马克思恩格斯早中期思想影响,还是时代背景使然,19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争论无疑掩盖在经济准备论的阴影之下,在社会历史进展规律面前,人的活动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经济准备论到重视政治上层建筑争论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开创的现代化运动在东方社会逐步拓展和深化,马克思恩格斯转向对东方社会的争论,从而形成了东方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争论主题是探寻东方社会现代化进展之路。在这一探寻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详细考察和分析了俄国等东方社会自身特殊社会结构和所处世界历史环境,多次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实现东方社会的根本性变革,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展道路,而这,即是对上层建筑能动性的大力凸显,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开头重视上层建筑争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列宁早期在探究俄国现代化进展道路的过程中,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轨迹,连续高扬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其中特别是政治革命对夺取国家政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将这一哲学转向显现无遗。但总的来说,列宁只是结合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进展实际强调了政治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对于上层建筑的其它因素未能进一步作深化争论。所以,我们可以说,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到列宁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开头走出经济准备论的阴影,逐步重视对政治上层建筑的争论。
列宁在探究俄国社会进展道路的过程中,连续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争论思路,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他早期在批判民粹派的过程中主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史意蕴浅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