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精简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典文献学导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探讨,出现在 20 世纪初。学者们的共同看法,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的基础。?“文献学”一词始见于 1920 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 193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文献学概要》。?目前较为经典的文献学著作主要有: 《文献学讲义》(王欣夫)、《中国文献学》(张舜徽)、《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等。虽然文献学作为独立学科近代才出现,但“文献”一词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请同学们翻译) ?一、“文献”概念的历史演变 1.“文献”最早的出处及含义: 《论语· 八佾》“文献”最初之意,以郑玄、朱熹的释义为代表,二字分解为书面记载(文)与耆旧言论(献)。 2. 宋末元初马端临取义《论语》,首用“文献”自名著述《文献通考》“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信而有证者从之, 乖异传疑者不录, 所谓文也。凡论事, 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 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3. 文献的现代含义?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思考:当代记录文献的载体与方式有哪些? 二、古典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1. 何为古典文献? ?指 1911 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 古典文献的存亡概况?《隋书· 牛弘传》载,隋文帝开皇初,秘书监牛弘曾上表请广开献书之路,指出古今图书遭遇了五次灾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中又补论牛弘“五厄”为“十厄”。 3. 古典文献学?是关于文献形成、形态、整理、研究、利用的学问, 即古典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文献形体本身的特点、文献整理的方法、文献学的历史、文献学的理论都应包括在内, 并把这些融为一体,进行系统研究。?人们习惯于把“古典文献学”等于同“文献学”,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文献很早产生, 可是文献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古时有关文献学研究的工作被模糊地统称为校雠( chou ) 。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学者则被称为校雠学家。教材把目录、版本、校勘三点视为文献学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文献整理的方法不止此三点。 4.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系统形体方法历史理论载体体裁体例体式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编纂、标点、注译、检索先秦(起源) 汉(奠基) 魏晋至隋(变迁) 唐五代(发展) 宋(兴盛) 元明(中衰) 清(恢复鼎盛) 近当代(总结发展) 校雠学理论目录学理论……?目录、版本、校勘,见教材页 5-6 下面重点谈谈古书的体例、体式……古书的体例(涉及作者、书名、序跋、目录、正文、成书方式等) ①先秦文献都不题作者姓氏, 流传后世的古书, 凡有题署作者, 都是后人所增。著述不自题作者姓氏的情况,直到秦汉还是如此。②古人著书作文,原本皆不题书名、篇名古书多单篇别行,其初仅有篇名(即小题) ,并无书名(即大题) 【如《史记》卷 63:“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事五千言。”“( 韩非)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古书的体式例如, 古书有“纪事”体式, 大都以人为纲, 把同一时代文学家的生平行实, 尤其是关于具体文学创作的本事轶闻,乃至作家、作品的品评研究资料,汇集一起, 以人系作品,以作品系事。三、学习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古典文献,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因其记载多是占卜之事,又称“甲骨卜辞”、“殷墟卜辞”。直到 1991 年,出土约 10至 15 万片,记事年代从盘庚到纣王末期 1. 甲骨及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最初被作为中药药材龙骨,清光绪 25年(1899) 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最先辨认出甲骨文字。并开始四处搜求。刘鹗《铁云藏龟》( 1903 , 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孙诒让《契文举例》( 1904 , 第一部考订甲骨文的专著) 2. 甲骨四堂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的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王国维(号观堂) 、罗振玉(号雪堂) 、董作宾(字彦堂) 、郭沫若(字鼎堂)。 3. 上虞罗振玉的甲骨学贡献(1) 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1906 年起, 罗氏自行搜集甲骨, 后派专人到安阳采掘,共得三万多片) 《殷虚书契前编》( 1912 年)《殷虚书契菁华》( 1914 年)《殷虚书契后编》( 1916 年)《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精简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unjun2875
  • 文件大小181 KB
  • 时间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