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应对玉米涝害的有效防御措施.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应对玉米涝害的有效防御措施
玉米喜水喜肥,虽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当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的80%时,土壤湿度大,氧气少,易造成玉米植株根系窒息,会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玉米死亡。涝害是涝灾的两种类型之一,常见的涝害应对玉米涝害的有效防御措施
玉米喜水喜肥,虽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当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的80%时,土壤湿度大,氧气少,易造成玉米植株根系窒息,会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玉米死亡。涝害是涝灾的两种类型之一,常见的涝害有积涝、洪涝和沥涝,也是危害玉米生长发育和降低产量的一种自然灾害,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涝害会造成田间地面积水、水分充满土壤、植株局部或整株被淹没,超过玉米耐淹能力,常与寡照同时发生,对玉米危害比较重,常常诱发病害蔓延,玉米减产。7~8月份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黑龙江降雨量较大,是垦区玉米栽培区涝害发生主要时段。有资料表明,涝害发生愈早对玉米影响愈重,玉米受淹时间越长,受害越重,受淹越深,减产越重。为确保玉米当年高产,将玉米出现涝害后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灾后的田间管理和适当的补救措施极为关键。
1涝害对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影响

玉米种子发芽期对涝害最敏感,此期种子萌发,涝害直接影响出苗,发生越早,受害越严重,若淹水2天,种子膨胀后出苗率3%,%,出苗率降低50%以上,若淹水4天,出苗率均为0。

玉米幼苗期是典型的耐旱排涝时期,抗涝能力弱,怕涝不怕旱,受涝害后表现更为明显,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90%时,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玉米开始受害,根系受害程度重于地上部分。涝害轻影响生长,田间持续3天水量达90%以上,淹到株高一半,幼苗生长弱,叶红、茎细、发育慢,甚至根系停止生长,单株干重降低5%~8%;淹到只露出叶尖时单株干重降低26%。涝害重则造成死苗,植株全部淹没3天或连续降雨大于5天会全株死亡。玉米苗期受涝减产最严重,甚至绝收。

玉米拔节后到大喇叭口期耐涝性逐渐提高,涝害植株会出现空杆现象;抽雄前后近地面的茎节上长出几层气生根,气生根具有一有很好的抗涝作用,抗涝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水1~2天,气生根很快喷出,植株基本无受涝症状对产量无明显影响,积水时间越长影响越严重,积水3天玉米减产30%,积水5天玉米减产40%;花期雨量大于200mm影响玉米的正常开花授粉,会出现大量秃顶和空粒;散粉灌浆期对涝害反应较为敏感,这一时期轻度涝害玉米田减产至少10%~15%,连续5天积水,则减产40%左右;成熟期根系衰老,抗涝能力降低。
2涝害后玉米的主要表现

土壤水分过多使根系因得不到生命活动必需的氧气而缺氧,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在晴天叶片因缺水发生萎蔫,光合作用减弱,使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减少、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减少、生活力迅速衰退,影响玉米正常生长,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茎秆细长,韧性差,甚至完全停止生长。
,茎秆变紫红
玉米需氮量大,整个生长期吸收的氮最多,氮素主要来源于有机质、溶解在水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遇涝后,土壤中水分过多,速效氮的数量大大降低

应对玉米涝害的有效防御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周瑞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