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一、怎样理解我国古代“刑”、“法”、“律”、“礼”字所反应的古代法律?
1、传统中国是一个“礼治”而不是一个如西方那样以法律治理的社会。在中国,西方识,而缺乏独立的个体性和主体意识。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发展迟缓的思想文化条件。对于近代民主自由以及人权观点的启发,也是一个极为深固的阻力。
十、简述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来源则和特点
基来源则:1“法先王”的思维模式2家族伦理主义3民本主义4大一统的君主主义5“中庸”的法律方法论6德主刑辅7重义轻利/主要特点:
风俗性2守纪性3宽泛强制性4“子民“意识致使儒家常被认为是封建政治的缺陷的维护者。不注意法律制度化的建设,易陷入人治人的巢穴。
十一、简述儒家的礼制观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3/18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孔子对法律的强制力是持不信任的态度的,,提出了“仁”的学说,“仁”的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人们,人民不只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他依境界才是人性发展到理想的完美状态。他试图经过“仁”来唤醒人们心里的道德观点,经过个体的自我完善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创始一个“落落大方”的场面。
以孔子继承者自居的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礼治”思想,他以性善论为基础,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强调“仁义”是治国的基本依据,反对纯真使用暴力,主张依靠道德教化去争取公众。
荀子是儒家学派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荀子的“礼”打破了孔孟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以“性恶论”为逻辑出发点,以“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为核心,把礼和法协调统一同来,建立了以“隆礼重法”为核心的礼制思想体系。他认为,“礼”就是一种社会法度、规范、秩序,社会中各个成员必须分工合作,各守本分,否则就会产生争乱,致使社会贫寒衰微。所以,为了明确和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这种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就必须立礼,而由于人性本恶,又必须带有强制性的法。礼和法作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存于荀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孔孟伦理道德的延续,法是法家“刑赏”理论的创始,这表示他的“礼”实质上已经表现出了向“法”的重心转移。
十二、简述儒家法律思想的价值论
历史儒家有功、今世儒家有害放眼人类文明史,儒家伦理及其仁爱理论能维系中华文明生生息息二千余年,其历史地位或文明价值是绝不能低估的。儒家文化及其所支持的中国封建制度,在历史上不单不是反动的,而曾经是特别先进的;,其历史与人道价值绝不在西方文化及其博爱思想之下。儒家文化及其的仁爱理论本身就是孔子为支持和维护封建宗法专制而量体订做的思想体系,且拥有极强的实践性。
首先,儒家支持和维护君主专制并不靠理性宣布其合法性,而是用“天”、“道”、“命”等弘大观点直接诉诸人们的价值理性和伦理情感,使之成为天经地义的神圣存在。其次,儒家用礼制预设的“家国同构”、“角色差等”社会组织形式掩盖甚或取消了阶级矛盾,稳固了封建等级制。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4/18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再次,儒家用儒学武装儒生的思想,配合不断完善的选举取士制度和文官任用制度,使封建中国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干部教育选拔任用制度。最后,儒家倡导仁爱思想,以德治国,借以拘束皇权、调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延伸封建王朝的寿命,如此德治方略乃儒家治国之四绝。儒家文化“仁—礼”并举,不论是控制稳定社会也罢,保护“人权”也罢,其动机都是维护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却使中华文明及中国的政治文化疆域能在生产力极端落伍、通讯交通极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持续二千多年保持下来,并代代承传不断进步,最终创建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十三、怎样理解法家家派产生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理官的出现,为法家学说的产生创建了条件,“法学”学派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法家的产生能够上溯到春秋末期的管仲、子产、邓析、,可是法家学派的真实形成是由李悝达成的。
在班固看来,李悝是法家学派的始祖。他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达成了第一部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至此,法家思想才成为体系。
十四、简述法家学派的分类:1从时间上分为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2从地区上分为晋法家和齐法家3从理论上分为法派、势派、术派、
十五、法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进化历史观: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制度都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相应的变化。2人性论:
法家把“好利恶害“、”趋利避害“看为从古到今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计划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雨林书屋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