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优秀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1
元宵节那天中午,我和母亲同“文学会”的几位叔叔阿姨一起吃牛排,大家都收到了一支玫瑰花。这可是我第一次收到玫瑰花呀!因此,我特别兴奋。
吃完牛排,我们回到家中。不一 在此次灯展中,我观赏到五彩缤纷的花灯,也开拓了视野,见识到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同时我也明白了在学习之外,想象力和动手实力也是不行缺少的。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3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持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到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喧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然而赏灯活动规模特别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起先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花八门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才智又饶有爱好,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聚”字音相近,取团聚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聚圆,和谐华蜜,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予了对将来生活的美妙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纷繁芜杂,我随意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不由自主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咱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喧闹非凡,特别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咱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咱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起先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飘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刺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花八门、色调斑斓,广场上沸腾了。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4
在我的记忆中,今年的元宵节特殊有意义,特殊难忘,不仅因为我品尝了美味的汤圆,还因为我亲自制作了美丽的灯笼,在元宵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舞蹈!
元宵节的中午,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到了溪上玫瑰园的会所,在这里有一场“其乐融融庆元宵,暖和和谐一家亲”的亲子活动,我看了一下,都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的。
首先是做灯笼。我和弟弟到接待处每人领了一份材料,我拆开包装,取出材料,却不知如何下手,妈妈说:“做手工对你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自己动脑!”是哦,做手工可是我擅长的。我对着放在桌上的样品灯笼琢磨了一会,就心中有数了,像做拼图一样将材料一块块拼接起来。弟弟在旁边不会做,妈妈让我教他,我不愿,只顾埋头拼接自己的作品。弟弟跑到旁边,向一位叔叔请教,叔叔耐性地告知他方法,弟弟也起先自己动手做了。一会儿功夫,我的灯笼就做好了,是一个红红的方方的宫灯,灯笼的四面都刻着“招财进宝”四个字,下面还挂着一根长长的吊坠,比常见的圆灯笼美丽多了。
大堂里有乐队在表演西洋乐器,有个美丽姐姐还演唱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物业姐姐给我们送来了热腾腾的汤圆,边吃汤圆边看表演,感觉真不错。
等弟弟的灯笼也做好了,妈妈带我们到园区里转了一圈,观赏了盛开的红梅和山茶。物业管家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手工做的糖果礼盒。
提着灯笼,抱着礼盒,妈妈又带我们驱车奔向了金地广场。“ID酷20__闪烁童星杭州元宵巡演”今晚将在这里实行。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优秀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