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余秋雨:中华文化贵在创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余秋雨:中华文化贵在创新
勒 川
2008年元旦前夕的一天晚上,本刊编委、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不顾劳顿,参加了《中关村》杂志和北京大学校团委、学生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清源论坛。时隔十数天,余秋雨先生又与本刊社长卫汉青等再构建21世纪世界大国的精神支柱。真正有力量、能持续的,一定是有待于创建的当代哲学。“国学”的说法我不反对,但我自己不会用,因为我不喜欢在文化概念上加一个政治概念。“国”字是一个政治概念,一来是有情感,二来不好划定界线。如果京剧是“国剧”,那昆曲呢?所以,我认为更适合的提法是中华文化。而这个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善”的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至善之道”。


《中关村》:儒家曾提出“止于至善”这一说法。我们该如何理解您说的“至善之道”?
余秋雨:我去美国讲学,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都只是“术”而非“道”,他们所感受的中华文化是一个“术”的世界,这与我们传播文化的方式有关。与两次世界大战都相关的德国却没有深陷在大战之中,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世界通过贝多芬、巴赫、歌德了解了德国的性格和脾气,他把他的“道”传播的特别充分。外国人对我们文化有那么多的误会,主要还是我们在文化传播的时候主要是讲“术”。
其至善原则认为,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个终点,那就是“止于至善”。孔子说的最高的“善”是没有理由,我们做一些事往往是出于本能的,是心底里的善良,也是没有理由的。这就是第一命令,人的高贵就在于他服从第一命令,这就是人和禽兽的区别。孟子认为人是兼爱的,他没有家庭的范围,所有的人他都爱,这是古代人的思维。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权术所包围,就慢慢淡化了。
汶川大地震期间,人们完全可以不把那么多的东西捐献出来,可是依然有那么多的人倾其所有捐钱捐物,所以浮现于心底里自然的善是非常普遍的,中国人的心里沉淀着中华文明的这一珍宝,只是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的心底就是一个心灵的地窖,不管平时我们如何宣称自己,其实最真实的自己还是在这“地窖”里面。他的学生说得好:“不是歌德建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造就了歌德。”《浮士德》的精神集体沉淀在德国人的心中,这就是潜意识。海明威写《老人与海》,那种失败与成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美国人的潜意识,美国人是不怕失败的。他们失败的时候潜意识会出来,就像《老人与海》中所描写的那样。而潜意识往往在地窖里面。
在这场地震灾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所有人都在默哀和沉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中华民族的地窖里是有至善原则的。这种善良的因子是以前一点一点积淀下来,这说明我们自古就是高贵的,是有至善原则的。汶川地震后有美国人问我,你们的感受是和“911”后美国人的感受一样吗?我说不一样。你们是因为仇恨,是战争的开始而毁坏的,而我们是地震而毁坏的,是没有仇恨的。我们在没有仇恨的情况下纯粹靠爱解决了问题。我希望我们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中国文化,而不是光从“术”的层面上来理解中国文化。

《中关村》: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种原则?现实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挑战。
余秋雨:我们国人从古至今讲要“忠孝两全”,就是指对朝廷的忠和对家庭的孝。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在朝廷和家庭之间还有很大的公共空间,中国人对这个辽阔的公共空间缺少认识,缺少关注。

余秋雨:中华文化贵在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