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水稻条纹叶枯病
当前1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一页,共一百零五页。
*
*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几年新发生的重大病害,号称水稻“癌症”,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它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水稻一旦被带毒的灰飞虱危害康植株的传毒时间最短仅为3分钟,一般为10-15分钟;即灰飞虱刺吸植株最短仅3分钟就可将病毒传播;
3、带毒灰飞虱经卵传毒的机率为75-100%;
4、带毒植株一般经7-17天显症,秧龄越小显症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
当前27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
*
*
传毒介体----灰飞虱
当前28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
*
*
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随着植株生长感病性逐渐下降。在我们北方地区,6月中旬稻田內可见病株,7月底出现发病高峰,麦茬稻8月底9月初为发病高峰。
当前29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
*
*
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切断毒链、治虫控病”。
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
狠治秧田和大田前期的灰飞虱,防止传毒危害。
当前30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五页。
*
*
灰飞虱的习性
灰飞虱就在本地越冬,冬天在麦田和杂草中越冬,先为害小麦和杂草,后为害水稻。(今年小麦条纹叶枯病也有所发生),如不带毒,灰飞虱本身对水稻、小麦为害并不严重,关键是带毒为害,传毒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
当前31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
*
*
灰飞虱在本地发生情况
(1)、越冬代灰飞虱,4月初,在麦田中越冬。
(2)、一代灰飞虱情况:5月初,麦田。 5/20前后进入秧田。
(3)、二代灰飞虱情况:
A、一代产的卵即二代卵:秧田6月旬出现一个产卵峰。6下旬进入卵孵高峰,6月底前后孵化基本结束。
B、二代若虫:6/24-25达高峰。
当前32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
*
*
治虫控病---防治灰飞虱
1、麦田防治
(1)春后三月中旬前后,结合防治其他病虫,防治灰飞虱。用药以长效药剂蚜虱清(吡虫啉)为主;
(2)4月中下旬,结合小麦药肥混喷,防治灰飞虱。用药以长效药剂蚜虱清(吡虫啉)为主;
(3)5月中下旬,麦收前,用敌敌畏等药剂进行薰蒸防治。
2、水稻种子处理
亩种量用10%蚜虱清(吡虫啉)20克浸种。
3、秧田防治
狠治重治,速效与长效药剂相结合,抓住高峰,科学用药。
(1)秧苗于立针期(播后7天左右)开始第一次防治;
(2)第一次防治后每隔5天即可开展第二次、第三次防治;
(3)麦收前后,灰飞虱向秧田迁入高峰期隔日防治二至三次;
当前33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
*
*
(4)带药移栽,起秧前2-3天,结合螟虫防治带药移栽。
用药以锐劲特,蚜虱清(吡虫啉)及速效药剂为主。并辅以使用病毒钝化剂二次。
4、大田防治
栽入大田后3-5天,立即用药防治,以后每隔5天左右再用药防治一至二次,用药以长效药剂为主;
为控制第三次发病,视田间虫情于7月中下旬结合其他病虫进行适当防治。
当前34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
*
*
秧田每亩使用吡虫啉4-5克(折百)或5%锐劲特40-50毫升加48%毒死蜱60-80毫升或20%异丙威乳油150-200ml或80%敌敌畏200毫升,实行叶面喷雾,隔3-5天再开展防治(要注意敌敌畏的安全使用,在秧苗2叶1心前禁止使用、喷雾亩用水量不少于50公斤、亩用药量不超过200毫升)。
当前35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
*
*
水稻移栽前亩用10%吡虫啉类药剂40-50克兑水20公斤喷雾,实施带药移栽。结合秧田和早栽大田灰飞虱的防治,每亩可使用2%菌克毒克水剂100-150毫升隔5-7天连续使用2次左右,提高水稻抗病毒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当前36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
*
*
可选药种
当前37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
*
*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条件
灰飞虱虫量
灰飞虱带毒率
感病品种
当前38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
*
*
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当前39页,共105页,星期二。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
*
*
补救之策:对症下药—治病
现在用的一些治病药物,大多是病毒钝化剂。
氯溴异氰尿酸(
水稻条纹叶枯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