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
§7-1 概述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7-1 概述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唧泥
§7-1 概述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错台
§;半径不宜小于10~20m。
6)出水口:排水沟水流注入其它沟渠或水道时,应保证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通常以不大于45°的锐角或园曲线朝下游与其它水道相接。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设置于需要排水的高差较大而距离较短或坡度陡峻的地段 跌水:是阶梯形的建筑物,水流以瀑布形式通过的排水设施。有单级和多级形式,作用主要是降低流速和削减水的能量或改变水流方向。
1)形式:一般矩形,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2)尺寸: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一般需水力计算
3)构造:按水力计算特点,可分为进水口、跌水槽、出水口。跌水槽由跌水墙、平台和消能设备组成。
4)出口连接:桥涵、自然沟、排水沟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5)单级跌水:适用于排水沟渠连接处,由于水位落差较大,需要消能或改变水流方向(如路基边沟水流通过涵洞排泄时)。
6)多级跌水:适用于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为减缓水流速度,并予以消能。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急流槽:是具有很陡坡度的水槽,水流以陡坡形式通过的排水设施,但水流不离开槽底。它的作用主要是在很短的距离内,水面落差很大的情况下进行排水。多用于涵洞的进出水口和高路堑边沟流入排水沟的进出水口,或在特殊情况下,截水沟流向边沟的场合。沟底纵坡可达45度。
1)形式:矩形,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2)尺寸:需水力计算来确定尺寸,水流量不大时,可用标准尺寸
3)构造:进水口、主槽、出水口
4)出水连接:桥涵、自然沟、排水沟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设置于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标高的限制,从路基底部或上部架空跨越。前者称为倒虹吸,后者称为渡水槽。
倒虹吸:水流横跨路基且受到设计标高限制时,可通过多次改变水流方向从路基下方跨越的排水设施。倒虹吸是利用上下游沟渠水位差作用,管道为有压管道,水流条件较差,结构要求高,应谨慎使用。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渡水槽:水流横跨路基且受到路基标高限制时,水流从路基上方跨越的排水设施。渡水槽应满足道路对净空与美化的要求,结构与桥梁相似,但主要作用是沟通水流,在效能上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排水要求防止冲刷和渗漏。
1)构造:倒虹吸:进水口、沉淀池、出水口、管身
渡水槽:进出水口、槽深、下部支撑
2)尺寸:需水力计算
: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的集中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东江-深圳渡水槽
墨西哥格雷塔罗市的古渡槽
引大入秦先明峡倒虹吸
二、地下排水设备(暗沟、渗沟、渗井等)
(亦称盲沟)
1)作用: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无渗水和汇水作用,地下排水沟。
2)使用条件:,泉水外涌;、雨水管;。
3)构造:进水口(泉井)、暗沟沟身和盖板。圆形和矩形。
4)纵坡和出水口:纵坡不小于1%。出口处沟底应高出边沟最高水位20cm以上,不容许出现倒灌现象。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5)注意事项: (1)应防止泥土或砂粒落入沟槽或泉眼,以免堵塞(暗沟顶可铺筑碎(砾)石一层,上填砂砾)(2)暗沟流量一般不予计算。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使路基上保持干燥,不致因地下水成害。
1)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
2)分类:盲式、管式、洞式
3)构造: 渗水层、封闭层、反滤层、排水层
4)尺寸:水力计算确定。埋深需考虑地下水位和不透水层的位置。
5)使用条件:
盲沟式:一般用于流量不大、渗沟不长的地段。设计时应考虑淤塞失效问题,排水层阻力大,其纵坡不应小于1%,一般可采用5%。
管式渗沟:设于地下引水较长的地段。但渗沟过长时,应加设横向泄水管,将纵向渗沟内的水流,迅速的分段排除。
洞式渗沟:当地下水流量较大,或缺乏水管时,采用石砌涵洞,洞口大小依设计流量而定。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6)平面布置: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