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 2014 工作报告丹阳市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市长裔玉乾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 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双突破、双超越”目标,在狠抓落实中创新作为、高效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 GDP600 亿元, 增长 15.% ; 财政总收入 80 亿元, 增长 27% ; 一般预算收入 30 亿元,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00 亿元, 增长 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2 亿元,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300 元,增长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32 0 元, 增长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单位 GDP 能耗下降 % ,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 2.% 、 4%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继续保持“三个高于”的增长态势,抢先转型、加速超越”成为过去一年丹阳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一、狠抓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突破步伐加快。完成工业性投入 210 亿元,增长 % ,增幅创历史新高。实现销售 1350 亿元, 增长 % 。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15家。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完成投入 63 亿元、销售 310 亿元,分别增长 110% 、 41%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入选省首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市。新申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5项, 获扶持资金 6300 万元。新增省级以上品牌 11 个,新申请专利授权量 1200 件。新设立院士工作站 2 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 10个, 建成国家级车用灯具重点实验室。 10 名海归人才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高性能合金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特色科技产业园。服务业快速提升。实现增加值 231 亿元,增长 16% 。完成软件外包合同 2442 万美元。天地石刻园、中国眼镜城( 二期)、宏福汽配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速效同增。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实现镇(区)、村全覆盖, 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完成后巷高桥小流域治理, 疏浚城乡河道 22条。规划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个, 建设高标准农田 1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 2. 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 5 万亩、高效农业面积 13 万亩。二、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城乡面貌发生喜人变化突出科学规划。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水系规划纲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制定老城区改造规划,规划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突出建管并举。长江黄岗取水口延伸工程顺利通水。建成北二环大桥、城际站前广场、 220 千伏丹凤变, 拓宽延伸齐梁路, 改造出新 241 省道大泊至花王段、 340 省道皇塘段、吕导线吕城段、中山路、迎宾路、华南中心路, 改造农村危桥 78 座、城区无物管楼 139 幢,整治开发区晓墟河。高铁北站广场及道路、应急指挥中心、铁路货场搬迁、九曲河和简渎河风光带、南二环大桥、东外环访仙至新桥段、农贸市场改造、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城管通”项目投入使用, 基本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规范土地上市交易程序,城市经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突出“三新”建设。界牌、云阳“万顷良田”工程方案分获省国土厅批准和专家组论证通过,练湖集中安置区、皇塘皇家花园等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工程顺利推进。突出生态创建。环保部公布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我市列全省第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技术评估, 12 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考核。 6 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完成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集中开展重点污染行业、重金属污染、地表水功能区专项整治, 取缔废旧塑料加工点、洗桶点 38 个,依法关停砖瓦窑厂 25 座、轧石机 34台、电镀车间 158 个, 开工建设新材料集中区( 化工集中区)。新增绿化造林 万亩,城际铁路沿线绿化和环境整治获省政府表彰。三、激活发展内在动力,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全年融资突破 800 亿元。新设村镇银行 1 家、小额贷款公司 4 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11家。实际利用外资 3 亿美元,增长 14.% 。实际利用市外民资 185 亿元, 增长 % ,新引进央企 5 个。完成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增长 % ,其中出口 15
丹阳2014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