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两姐妹
夏学岩 摘要: 本文从《古都》的主要内容出发,对千重子和苗子这一对孪生姐妹的性格,以及两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用紫花地丁比喻这一对姐妹,描写了姐妹俩的命运的差别,突出了川端康成对人物的细致描写。
突然闪进人群里去了。这似乎是下意识的,连千重子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不想让人们知道自己是双生子么?但是后来从她一次又一次地邀请苗子到自己的家中,并且送和服和腰带给苗子这些事件上面,读者不难看出,千重子也确实存在着想与亲生妹妹相认的渴望。而苗子,在祗园节上遇到一直急切地盼望找到的失落了的自己的孪生姐姐的时候,感情激烈得像是一团火,起先是激动、兴奋、神采飞扬,但是当她觉察到千重子现在是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自己只不过是山里别人的雇工,彼此身份有悬殊之后,也就冷静下来,经过深沉思索之后,不得不对千重子发誓:“今天晚上见面的事情,我发誓不告诉别人,知道这件事的,只有这御旅所的祗园神。”④而且每次见面都始终称千重子为“小姐”,有意识地拉开距离。这不仅使千重子感到心酸,读者也不能不为之黯然神伤。她们一个由冷转为热,由失望而有所追求;一个由热转为冷,由有所追求而失望,掀起了起伏的感情波澜。有时两者找到了结合点,有时又绝然分离,揭示了这两个人物的真切情意,以及矛盾而又美好的心灵。
从题目上看,《古都》好像是一篇写景的小说,但又不是单独地独立地写景物,也不是一部地方志,而是独具匠心地将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完美地同写古都的风物时令结合在一起,将人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一体化。也就是说,作者描写自然,不仅是为了构成环境,也不仅是限于烘托气氛或渲染情调,而是将人物的感情生活投影于自然,假托于自然,借自然景象以寄意抒情,创造一种独特的魅力。
小说写了四处紫花地丁的变化来暗喻千重子和苗子命运的发展。第一章“春花”,是从千重子自家庭园中的老枫树上的上下两株紫花地丁开花的印象情景开始:“上边的紫花地丁和下边的可曾见过面?他们彼此相识吗?”⑤这说明千重子为这两株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感动,引起了无限的“孤寂”的感伤情绪,虽然还没有道明千重子的感慨的含义,但却借助千重子的感叹,提出她所想两株紫花地丁的“相见”和“相识”是什么意思,为后来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离别又重逢,相识又相认做了铺垫。第二次,在“北山杉”一章中再现这两株紫花地丁,千重子说出“像那棵枫树多顽强啊,在我千重子…最多不过像这株枫树洞里的紫花地丁一样而已,哎呀,紫花地丁已在什么时候不见了”⑥,以此象征千重子的命运,并将她对紫花地丁生命的惆怅色彩渗透到这个人物的心里,构成苗子登场之后千重子矛盾的心理。第三次在“祗园节”一章中:“…大枫树的凹陷处的两株紫花地丁,也隐约可见。话已经没有了,但是上下两株小茎会不会就是千重子和苗子呢,看上去这两株紫花地丁好像是不会见面的。可是,今天晚上她们大概是相会了吧?……”⑦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千重子在见到妹妹苗子之后矛盾的心情。第四次在“深秋的姐妹”一章中最后一次:“……那棵老枫树山长着的苔藓虽然还是绿油油的,但是寄生在树干上的那两株紫花地丁,叶子却已经有些枯黄了。”⑧短短的一句话,浓重地渲染了千重子与苗子虽然相认了但即将分离的感伤情调和沉痛心绪,使千重子的感情生活更富有悲哀的色彩。可以说,千重子感情色彩的变化,许多时候是
矛盾的两姐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