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思考
基于循环经济的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思考
【摘要】作为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在国内外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提倡。在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之际,襄阳市抢抓机遇,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形势,还需采取措施促进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根本变革,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襄阳市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
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共同的战略选择,争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达成的共识是: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车,其间有20年左右时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将是各种新能源车各自为战的“战国时期”,其中以日、美、欧盟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在国家“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先后投入20多亿元的研发经费,中科院电工所、上海811所、清华大学等几十家单位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作为重点课题,对各种主要技术路线进行跟踪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1月,由财政部、科技部牵头,在北京、上海、武汉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支持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10年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目前,国内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奇瑞、吉利、比亚迪、力帆等,都在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总数超过150家。其中,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厂家就有30多家,迄今已有42家车企的各种新能源车型列入国内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目录。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开发出一批新能源汽车,实现小批量整车生产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到20年,襄阳市既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同行的严峻挑战。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先发制人,早做规划。
二、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以汽车工业为产业龙头的襄阳市,凭借湖北汽车走廊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业已成为内陆地区新兴的汽车城,现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200多家,聚集着美国康明斯、法国标致雪铁龙、日本日产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襄阳市也抢抓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基于循环经济的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