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思考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生力量,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结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应找准市场定位,着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就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纵向深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也得到大力调整,其中显著标志之一便是我国各省市政府通过“合并、重组、转制”等方式,建成一批新建本科院校。截止到2011年4月27日,全国总共有新建本科院校291所,%。这一类院校承担着扩大教育规模的重任,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尤其是满足了大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及基层等单位的用人需求。
一、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专科层次的职业人才很难适应新的要求,现阶段尤其急需有理论、有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出现了断层。这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既是机遇,更是责任。
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时间短,大多是由师专、教育学院、高职升格或合并而成,历史积淀不多,资源有限,没有雄厚的实力与重点大学抗衡。教育部对本科院校的批文要求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求近30所新建本科院校把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而对另一类学校则只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为,对于后一类院校除了办学层次的显性转型之外,还面临着学校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更深层次的隐性转型。
在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的今天,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实现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型,结合自身实际,定位于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适用性本科人才,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能填补市场空白,满足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服务社会,才能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相适应。
二、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困难
新建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得到快速发展,但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形势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新建本科院校资金来源单一
新建本科院校只能靠有限的国家教育资源和纳入政府财政管理的学费收入来投入学校各项建设,很难争取到社会资源,经费紧张。而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均在得到政府批复用地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新校区建设。学校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从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学校学科发展和内涵建设受到影响,并且合并升本后,换了名称,学校特色变得模糊,在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争取国家课题方面,短期内缺乏核心竞争力。
而当前,高等学校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形势下,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新建本科院校没有老牌重点高校的显赫声誉及影响力,也没有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显著优势,面临着扩大招生规模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
2、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经验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办学时间不长,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教学内容、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