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提善良教育.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提善良教育
中华民族崇尚善良,有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善良教育传统。直到今天,这些善良教育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但如今善良作为一种价值在社会上遭到蔑视,以往那种做个好人的信念似乎已经变得幼稚、可笑。从“海艺学生课堂即使是善良的人们也往往对自己所爱的人(如妻儿老小)最关爱最宽容;对陌生人则程度次之;对曾严重伤害自己的“仇人”,虽然不会进行陷害,但也只有在其遇到重大困难或生死攸关的时候才会捐弃前嫌出手相帮。因而,善良不应成为要挟善良人们无条件一味付出的矫情借口。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善良虽然不求回报但也是需要回应的,这种回应也许是感谢的话语。也许只是一个眼神或动作传达的谢意,也许仅仅是一种接纳别人善意的表示,但我们知道这种回应是对善良行为的肯定,也是对人们再次做出善良行为的积极导向。所以,从道德的终极目的――“增进社会整体利益以及每一个人的福利”来看,对那些给予自己最多福利与关爱的亲人、朋友更多善待将有效促进善良行为的再次发生,而承认人们对曾伤害自己的“仇人”回馈以适当冷漠和无情的正当性则将使人们由于惧怕这一后果而减少其可能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所以,本文认为善良是指一种关心自我、同时也关心他人的福利和情感的具有差等属性的个人道德品质,往往表现为心地仁爱、和善宽厚。
善良不同于慈善。慈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的行为和关系,又指对他人的同情、怜悯等心态,还指与之有关的社会事业。慈善在今天更多是指以货币资助或行动帮助弱者的行为。善良却不仅指自上而下的帮助弱者,也不仅指帮助,它包括所有人表达善意的所有行为。善良也不等同于怜悯、同情。怜悯、同情是占优势者对弱势者的一种关注,是高高在上的俯瞰与施舍;善良则是面向所有人将心比心,平等地给予温暖,当然也包括对自己。
善良是不容置疑的个人道德核心价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个人道德核心价值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行为处世的最重要原则、评价自我的最终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遵循的最高道德应该是最终能够促进社会整体利益,人的自然性决定了个人要在社会中谋求利益、发展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将善良作为个人核心道德价值其终极目的是关怀每一个道德共同体中的成员,最终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善良的具体要求则是不仅关心自己的也关心他人的福利与情感,个人的自我价值将在善待自我、他人、自然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善良既是一个社会人在生活中的常态,又是一个人终生都可努力的方向。最高的善良境界是博爱天下、以德报怨,这种仁慈宽厚是一个人终生都可努力的方向。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宜对所有人进行最高道德境界的强制要求,而是应该承认善良的差等属性,从而实实在在地促进善良行为的增加以实现道德利益的最大化。

二、善良教育的含义

只要是以善良为教育内容或以增加人们向善行为为教育结果的教育过程都可称为善良教育。从善良教育的背景来看可分为宗教善良教育和世俗善良教育。所谓宗教善良教育,是指以宗教教义为根据、以宗教信仰为动力、以得到神明的保佑为目的的善良教育。所谓世俗善良教育,是指以伦理道德为依据、以自我道德价值的实现为动力、以维护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实现人际和谐为目的的善良教育。从善良教育的计划性来看可分为有计划的善良教育和偶发的善良教育。所谓有计划的善良教育是指那些教育者有

重提善良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赖大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