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摘要:地膜覆盖栽培是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后能增温保湿原理,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壤水资源利用率和光合生产率;并能防止和减轻病虫害、土壤返盐、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同时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土壤肥力,是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并且一些地区干旱少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使玉米提早成熟,并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也扩大了玉米种植范围。实践证明,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投入少、增产效果显著的农业科技措施,一般比露地栽培玉米增产30%~50%,亩增产量在150公斤以上。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功效
1、保水。盖膜后,将土壤与大气隔开,土壤水分不能蒸发散失到空气中去,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
2、增温。地膜阻隔土壤热能与大气交换,阳光中的辐射波透过地膜,使地温升高,通过土壤自身的传导作用,使深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保存在土壤中,一般可增加积温250~350℃。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地膜覆盖后,地表不会受到降雨或灌水的冲刷和渗水的压力,保持土壤疏松状态,透气性良好,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4、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覆盖地膜后,增温保墒,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分解,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盖膜以后,减少雨水和灌水对土壤的冲刷和淋溶,保护养分不受损失。
5、改善光照条件。覆膜以后,由于地膜和膜下的水珠反射作用,使漏射到地面上的阳光反射到近地的空间,增加基部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强度和光能利用率。
。覆膜后各种生育条件优越,促进早出苗,早吐丝,早成熟。
二、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1、精细整地,规格种植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地,整地必须要精细。土壤要深翻细碎,土细墒平,彻底清除前作残留物和石块。墒面做成板瓦形为宜,一方面利于地膜紧贴地面,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地膜采光面。开沟理墒要拉线进行,做到沟直墒匀,一般墒面宽70厘米,墒高10厘米。栽培亩株数一般要比露地栽培增加20%~40%,平均为3000~3600株,紧奏形玉米要达到4000株以上,最少收获株数不能低于3000株。
2、精选种子,施足底肥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大改善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条件,这是玉米增产的外部因素。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增产的内部因素是品种和种子质量。因此选好优良品种是地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杂交种比地方种有明显增产优势;晚熟、中熟的杂交种的增幅度又比早熟种大。所以选种一般以发芽率高适宜性强的晚熟品种为宜。
田间覆盖地膜后,地温升高,水分充足,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分解快,加之全生育期覆膜给中后期追肥带来困难,因此播种必须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三要素齐全。
3、适时播种。保证质量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早播7~15天。当耕层5~10厘米深处温度稳定在8~10℃时就可播种。高寒山区的水浇地或夜潮地,可在春分至清明节令采用“三潮”(种子潮、肥料潮、土壤潮)播种。播种的每塘种子的数量要均匀,籽粒分散于塘底,不能积堆,更不能播在塘壁。盖土厚度关系到玉米出苗的质量,盖土过厚,苗难出土,盖薄了,胚芽易被灼伤,失去发芽力,造成缺塘。一般盖土厚度以3~4厘米为宜。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