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古诗两首?教材理解
教材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夏日情景。读着这些诗句 ,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浓郁的夏日情景洋溢在字里行间。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晚年1 / 4
?古诗两首?教材理解
教材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夏日情景。读着这些诗句 ,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浓郁的夏日情景洋溢在字里行间。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 ,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 ,写了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 ,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本文选自其中一首 ,描写了农村恬淡祥和的自然风光。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 ,麦穗扬着白花 ,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夏天日长 ,篱落边无人过往 ,大家都在田间忙碌 ,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苏轼。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 ,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来临前写起 ,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 ,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 ,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 ,如注的骤雨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 ,水花四溅 ,仿佛千万颗珍珠 ,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时 ,一阵狂风席地卷来 ,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 ,空气清新 ,远远望去 ,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 ,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 ,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 ,用笔跌宕起伏 ,而又沉着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 ,使人目不暇接 ,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 ,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 ,他50岁时再到杭州 ,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3 / 4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 ,去感受夏日的田园生活 ,欣赏夏日的美景。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古诗的教学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 ,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预习时 ,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把两首诗多读几遍 ,说说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以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字词。如 ,可通过查字典、看插图理解 ,用揣摩诗句的方法理解 ,或联系解决疑难。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把古诗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感知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作者感情。
?四时田园杂兴?中描写了四种植物:梅子、杏子、麦子和油菜。从这些植物的长势和蜻蜓、蝴蝶的活动中 ,可以知道这是初夏季节。麦花:麦子抽穗叫吐花 ,呈白色、绿色 ,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 ,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 ,所以说“稀〞。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蛱蝶:蝴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 ,第二句写大雨倾盆 ,后两句写雨
《古诗两首》教材理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