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乞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乞、霄、烛、晓” 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29、《乞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乞、霄、烛、晓” 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 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我们先来学习《乞巧》
读课题一一《乞巧》。指出“乞”字与“气”字的差别。
二、 诵读古诗,初步感知。
学生读。
学生和老师配合读,老师点拨。读出诗歌的味道。
学习“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指出“宵”和“霄”的差别,指导书写。
运用口诀记忆“宵”和“霄”: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碧霄。
这一句诗歌里包含了怎样的故事?简单讲解“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历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歌咏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引出诗歌《迢迢牵牛星》 和《鹊桥仙》
(4)鹊桥相会,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引导孩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读出美好的情感。
4、学习“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想象当时的乞巧的盛况,从那些词语里感受到。家家、穿尽。
穿插各地乞巧的民俗。
读乞巧歌。想象人们当时乞巧的各种美好的心愿。引出“心愿” 一词,板 书。
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的心愿。
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愿再次朗读,把美好的感情带进诗歌里。在诵读中结课。
三、 小结
四、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