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西施
“落雁”——王昭君
“羞花”——杨贵妃
“闭月”——貂婵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沉鱼”——西施
“落雁”——王昭君
“羞花”——杨贵妃
“闭月”——貂婵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咏怀古迹》背景介绍
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各咏一古迹。
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
诸葛亮;
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本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同一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咏怀古迹(其三)
通读诗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怨恨
3. 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昭君的不幸遭遇?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一个“空”字,既突出了昭君的遗恨之深,
又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
尽致。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无耻行为的怨恨
:昭君的遭遇只怪罪在毛延寿的身上合适吗?
——对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
昭君之怨
昭君的“怨恨”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正面写昭君的怨恨,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强调了山川灵秀之所聚,才有绝代佳人之所出,衬托了昭君的美好形象。
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总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
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